教育部学位中心为李贤(化名)的第二学位出具的电子版认证报告。
李贤供图
“面试成绩公示了,第一名!”这些天,报考福建省2012年秋季公务员考试的李贤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位即将被录取的考生,一个多月前却差点被挡在面试的大门外。
起初被拒的理由之一是:他的双学位证书不是福建省高校颁发的,属于“外省粮票”。
按照今年福建省秋季公务员考试的新规定,双学位考生的第二学位,须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教育部唯一指定的高等教育学历查询网站)或福建省教育厅网站能查验。但事实上,由于高校自主颁发的“民间版双学位”未被法律承认,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并无相关信息,福建省教育厅网站则只能查验本省毕业生的双学位资料。(详见本报10月15日报道《民间版双学位走到政策十字路口》)
在10月下旬的面试资格复审中,李贤毫无悬念地“出局”。不过,在获得并提交了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的学位认证报告之后,他的公考之路又重燃希望。
福建省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处的工作人员近日表示,除原先公布的两家网站外,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官网也可作为查验网站。
据了解,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考对民间版双学位的态度仍不尽相同。民间版双学位给学生带来的“困惑”还体现在升学等问题上。
认证后,“外省粮票”获认可
李贤是福建生源,在外省读本科时修读了所在高校自办的民间版双学位。今年,他希望以第二学位的专业报考福建省公务员。
虽然笔试拿了高分,但10月23日,李贤被告知面试资格复审未获通过。他明白,作为非福建省高校毕业的民间版双学位考生,自己不符合的是福建省公务员局今年实施的“公考新规”。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光礼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我国如今对“双学位”的颁发并没有全国统一标准,各省的民间版双学位难以相互承认,“大家都是‘地方粮票’”。
在用人单位的要求下,李贤现场写了一份声明。大意是,由于第二学位的专业无法在指定网站查询,本人自愿放弃面试资格。
“其实,用人单位觉得很可惜,因为我的笔试成绩不错。福建省公务员局的工作人员也安慰我,类似的情况不止一个。”李贤说,招考部门能站在考生角度考虑问题,还是不错的。
此前,李贤曾给招考及教育部门打过几十通电话,“我说,无论需要什么材料,成绩单也好,学校证明也好,我都可以回学校甚至省外教育厅去找……”但这些“自证方法”并未得到认可,福建省教育厅也不同意将外省高校毕业生的双学位信息录入本省查询系统。
不过没多久,转机即来。复审未获通过的当天下午,李贤在网上发现,一家名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教育部学位中心”)的机构声称:可以提供学位认证服务。
教育部学位中心相关负责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证实,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同意,自2000年起,该中心已开始承担中国学位证书和其他教育文凭的认证以及中外学位对等认证咨询工作。“双学位证书及成绩单也包括在内。”他说,可以认证的还有辅修证书、三级学位证书及学习成绩单、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单等。
事实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0年1月发布的《关于同意“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部发展中心的前身——记者注)开展我国学位证书认证咨询工作的通知》也明确,该中心的认证范围包括“对在我国境内颁发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证书”,“认证工作依据有关单位、学位获得者、在学学生自愿的原则进行”。
教育部学位中心客服人员告诉李贤,负责认证的工作人员会检索相关数据库,并向学校求证学位的真实性、种类、等次及持有者的学习背景。记者了解到,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委托教育部学位中心建立并维护全国学位授予信息数据库。目前,该数据库共有包括军队院校、科研机构在内的学位授予单位1395个。
但记者发现,即使有认证报告,民间版双学位的相关信息仍然不能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注册。
这份认证报告管用吗?李贤咨询用人单位,对方拿不准,请他向福建省公务员局确认。一位工作人员听了描述后,1个多小时后回电答复:可能可以。
看到了一线希望,李贤急忙向教育部学位中心申请进行学位认证。10月29日,中心称收到材料,3天后,他们出具了对李贤的学位认证报告。
见到认证报告,用人单位退还了李贤当初写的“放弃声明”,并告知他通过了面试资格复审。
11月16日,李贤参加面试,结果拿了第一。“面试时,考官没再问起双学位的问题。”李贤松了一口气,他的“外省粮票”终获认可。
用人单位、招生院校对民间版双学位态度各不相同
“它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中介机构。”在周光礼看来,为李贤出具学位认证报告的教育部学位中心是教育部的直属事业单位,具有官方色彩,行使教育部的部分职能,其行为基本代表教育部的立场。
教育部学位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位中心遵循“诚信、公正、准确、自愿”的原则开展学位认证工作。“对证书持有者而言,认证报告代表着国家权威机构对其所获证书的真实性、合法性的确认,是认证机构对证书持有者学习背景、证书的种类和层次等方面的专业评价,能够为国内外招生和用人单位鉴别学位证书提供依据,这对保护证书持有者在国内外进一步深造和就业等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负责人说。
“教育部门认可,我们就认可。”在咨询民间版双学位报考福建省公务员的政策时,福建省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处的工作人员如是表示。
事实上,不只是福建省公务员局对高校颁发的民间版双学位持这样的态度。《商务部2013年公务员报考政策问答》亦明确指出:“报考人员持有第二学士学位,即教育部颁发的第二专业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则可以报考第一或第二任一专业的职位;如报考人员仅获得辅修二学位,即学校颁发的辅修专业证书,则只能报考其主修专业的职位。”
而交通部海事局则承认学校颁发的第二学位证书——“考生可以以第二学位专业报考相关职位。”发布于今年10月16日的《关于报考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公务员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写道。
记者查阅部分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考的政策时发现,在对民间版双学位的态度上,不同级别、不同地域、不同业务的招考部门的政策各不相同。
相较而言,许多企业在招聘时对民间版双学位的态度较为开放。多名供职于企业的民间版双学位毕业生告诉记者,由于具有复合型专业背景,他们反而更受青睐。
对于修读民间版双学位的学生来说,他们并非只在就业时才会在意自己的第二个学位(专业)。他们升学时,有的高校也会对此有特别的政策规定。
就读于南京某高校的大三学生许天正为这个问题纠结。在她所就读的高校,学生可以通过辅修、双学位、第二专业等3种途径修读本专业以外的课程。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修读第二专业要求的学分数与原专业完全相同,修读双学位要求的学分数反而少。
修读法学第二专业的许天有报考法律硕士的打算。但法律硕士根据本科专业是否为法学分有不同方向,有的学校要求本科非法学的必须重修基础课。“虽然法学不是我第一学位的专业,但我也很完整地学了,没必要再重修基础课。”许天说。
北京某政法院校在招收2013年博士研究生的公告中则要求,学生本科、硕士研究生阶段至少要有一个专业为法学。公告特别强调,“法学”指专业代码开头为0301的“小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大法学”不包括在内。
据了解,部分学生因担心双学位不被国家承认,陆续退出了学习。“我所在的‘双学位’年级,有200多人,这学期近30人至今没有交费。”福建某高校一名2011级女生透露。
学生希望能有更明确的双学位政策
其实,已有高校人士关注过民间版双学位问题。2009年,时任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的李莉参加了教育部一项关于学分制、双学位制度改革的课题研究。在搜集资料时,李莉发现相关的研究成果很少,她只能去图书馆翻阅上世纪80年代的报纸、期刊。
“为什么感兴趣的学者少呢?因为双学位制度在我国不是很成熟,在教学体系中属于补充性的存在,关注它的人不是太多。”李莉坦言,一些层次较高的学校较早开设双学位,但享受到的人比较少,不过现在,越来越多高校逐渐开展了双学位教育。
一时间,第二学位、辅修学位等根据各高校学位条例设置的“民间版双学位”,与教育部承认的“第二学士学位”并存。
在李莉看来,目前关于双学位的立法还很不完善。学生为双学位付出的精力可能与考研一样,但研究生毕业后,在法律上是硕士,“双学位就是学士,有些地区视同于研究生,而有些地区不认可。总之享受的待遇、认可度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这成为一些学生放弃双学位的原因。
今年福建省的“公考新规”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李莉的判断。据悉,福建省部分高校近日正在调整双学位的教学政策。福州某省属院校一名2009级学生透露,他所修读双学位的院系近期举行了一次座谈会,老师说,今年,学校会为这一届学生争取教育部门的电子注册;下一届开始,学院不再接收大学城其他高校的学生修读本院的双学位。
“从立法的角度来说,国家可以进行宏观的调控和规范。至于学位的授予,是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范围。”李莉建议。她担心,由于法律目前没有承认民间版双学位,第二学位不一定会被所有用人单位认可,只能算“学生自己读了这个专业”。
“法律认还是不认,这是一个问题!”有学生表示,尽管有权威机构出具认证报告,但教育主管部门若能颁布更明确的双学位政策,各方都会少些困惑。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李贤、许天为化名)
本报北京12月13日电
相关文章:
实习生 卢义杰 本报记者 来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