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八里店小学校长陈春红——和当地社区结合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渠道,学校周六周日要向社区居民开放。平时学生不用操场和运动场馆的时间,社区周围的一些企业要举行运动会的时候也可以使用我们的场地。社区的全民健身运动,也要求我们学生去参加,而且我们学生只要参与,也纳入他们的奖励机制。
北京东城区金台书院小学体育教师郭胤——学生参加运动的前提是兴趣,如果孩子们一提运动就头疼,怎么能全身心投入到锻炼中呢?所以我根据课程安排,把观看体育赛事布置成作业,这样能在课堂上和他们聊聊中超、CBA,利用体育本身的魅力培养孩子的兴趣。也许一个扣篮动作就会改变他们的体育观念,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北京市西城区玉桃园小学校长李颖——体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学生身上,但教师、学生、家长三者都不可缺。我们需要达成一个共识,即认识到体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这不光是体育教师一个人的事情,也是所有教师的责任,更是家长的义务。我们的家长有义务、有责任给孩子提供更多的业余时间和空间,带着孩子一起锻炼,增强体能,用亲情体育带动孩子的运动兴趣。
陕西省西安小学校长程弘——学校场地小的问题,要借助社会资源大力改善。虽然上级相关文件中有所提及,但关键是落实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应该设立制度,让每个地区都有为青少年提供的免费体育场地。现有的体育场地,很多成年人和青少年都在在抢,而且是以营利为目的的,青少年使用体育场地并没有得到有力的保障。
山东省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校长王念强——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上网、听音乐、看电视。所以应该培养孩子自己玩、和家长玩的意识。对家长而言,小孩在12岁以下,还喜欢和家长互动,等到初中时,他不愿意、也没有时间跟你玩了。参与体育锻炼应该是家长和孩子进行感情交流的最好的途径。”
南昌市育新学校校长熊金辉——最重要是观念。要让“我知道我应该要锻炼”成为一种自发的意识,教育必须要有这种功能。体育运动的关键在于坚持,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孩子,我们现在提倡一个终身学习的理念,那么终身锻炼也是一种理念,学校体育应当从这个层面考虑学生的体育教育。
北京市东城区五中分校体育教师郄朝晖——学生体质下降不完全是体育教师的责任。我希望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能够切实地提高,而不是去作秀。以阳光体育长跑为例,现在孩子真的太缺乏这类活动。以田径运动为例,什么时候中国的田径赛场上观众爆满,中国人的体质绝对会提升,而且是全民体质的提升。
包头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张孝荣——我们学校的运动队都是采取两条腿走路、两条腿发展的办法。很多运动队都是专业性或者半专业性,而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以体促教,全面发展。有运动队及队员好成绩的引领,对我们学校的体育锻炼是一个促进。
北京市东城区五中分校校长杨春林——让孩子放飞自己,实际上放飞的还有他的心理。我们有系列的体育活动,加上体育课和常规的课外体育活动,我们学校体育活动的特点就是“小场地,大作为”,让孩子在运动氛围里充分享受快乐。
北京市电气工程职高校长刘杰——在现实的体育工作中,我们存在着很大的困惑,我们的学校体育已经到了瓶颈状态。从整体来说,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下降,完全依靠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被动地融入体育运动中,他们自身的锻炼意识太欠缺。
(本报记者 郭剑 杨屾 实习生 梁璇 袁梦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