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高校辅导员培训现场赛微博

实习生 林智仁 本报记者 陈强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2月21日   08 版)

    “也许你不是高富帅白富美,但你很可爱;也许你没人爱,但你很爱人;也许你不时尚,但你很好学;也许你做不了大事,但你做好事;也许你不是全才,但你是我心中的好学生! ”

    “我心目中的好学生,你不要拼爹,凡事多靠自己;你不要坑爹,做事靠谱些;你不要总是问元芳怎么看,而是多问自己怎么办”……

    近日,在福建师范大学举办的第44期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上,来自全国10个省份72所高校的93名辅导员现场比拼起了微博写作。

    “作为新兴的社会化媒体,微博以其内容简短、传播广泛、迅速便捷,成为新的沟通工具和信息发布平台。”负责此次辅导员培训的福建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俞歌春认为,眼下大学生普遍使用微博,而作为离学生群体最近的辅导员不应该成为微博的门外汉,更不该谈“博”色变。

    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工作中经常接触的还有学生干部。出于这样的考虑,培训班为辅导员们安排了微博专题讲座和比赛。当天比赛的评委、福建师大传播学院院长谭华孚将微博写作比赛的话题定为“我心中的好学生”和“我心中的好学生干部”,要求参训辅导员在半个小时内写完两条微博,之后他再进行现场点评和总结。

    “这条微博可能是一个好的思政鉴定,但太严肃了,且缺乏个性”;“这条微博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它的温厚气息,让学生感到人文关怀”;“这条借鉴了元芳体的微博,很新颖,如果在语言上加以雕琢,再稍微接近点文言文可能更好”……谭华孚幽默风趣的点评,让台下掌声和笑声响成一片。

    “比赛很新颖,很有意思。”刚开通微博的大连工业大学辅导员张凯在比赛完之后直呼“过瘾”。他说,开微博,是这次参加培训逼出来的,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微博在拓宽和学生沟通渠道上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今天的比赛对我来说有点难,但我很喜欢这种互动方式,让我找到了久违了的上课感觉。”张凯笑着说,他回去后不仅要大力推广通过微博和学生交流的做法,也会借鉴这种培训和比赛的方式,让大家在比较中学习。

    听完谭华孚对众多微博的点评和比较之后,来自华侨大学的辅导员孙娟娟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微博要想写得好,就得学会使用新媒体语言。”她说,“微博互动的双方都是平等的。如果在和学生交流时还像写评语鉴定那样一本正经的话,效果肯定不好。在网络上说话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用学生们喜欢的‘网言网语’与他们交流沟通,不讲那些干巴巴、硬邦邦的套话,以此来增强吸引力,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方面的工作。”

    “一条受欢迎的微博包含的元素至少要在诚恳、有个性、坚守自己底线的同时,又不失宽容、温暖和人情味。”谭华孚总结说,比赛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将大家整天“绑在”电脑前研究微博的文字技巧。“好的辅导员,除了做好网上的交流,必定需要与学生在现实当中进行更多的交流与接触,倾听他们的心声和感受,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分享到:
中国科技企业难跨国外“安全门”
中国移动“敲打”腾讯
苹果最不能丢弃的是品牌中“创新”二字的含金量
高校辅导员培训现场赛微博
江苏南通推出“掌上博物馆”
腾讯阅读整合精品图书资源
海联达发布微投影新品
莆田青年微博晒学十八大精神感言
吃住行游手机一网打尽
围脖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