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1月0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创业校园

“技术宅”创业不唯技术论

邱超奕 本报记者 田文生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1月07日   09 版)

    走进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楼,就能听见频繁的键盘敲击声。在走廊尽头一间陈设简陋的办公室里,五六个年轻人正在专注地敲着计算机代码,十几台高速运转的电脑让本来湿冷的工作间也微微发热。

    “别看我们这地方小,下个月我将在这里正式挂牌成立公司!”这家公司的“老板”叫蒋勇,为了做好产品研发,这个刚从重庆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伙一道把毛毯、睡衣都搬到了工作室。

    他的创业团队主攻电子商务应用软件的开发,这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当下最火的网络交易平台都是其潜在客户。“参加创业比赛的经历与老师的引导,给了我敏锐的商业嗅觉。”蒋勇说,这个曾经专长计算机的“技术宅”,正带领着几个满怀激情的重大学生书写“创业梦”。

    从比赛挖到“第一桶金”

    蒋勇很崇拜同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企业家雷军,“我很钦佩这位技术出身的商人,他有独到的商业眼光。”其实,蒋勇的创业之路正是从各种“技术性”的比赛起步的。

    2003年,刚进大学的蒋勇加入了重庆大学微软俱乐部,这是一个由微软亚洲研究院与重庆大学合办的电子技术推广组织,他因此在大一就获得了维护学校网络系统的机会。此后两年里,专注计算机技术的蒋勇提前接触到了计算机专业国家级科研项目。

    2007年,蒋勇带队参加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大赛,以一套“牧场环保管理系统”击败来自全世界的上百支队伍,挺进八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蒋勇带队研发的“灾后辅助系统”以其独特价值夺得微软精英挑战赛全国第一名。

    参加创新性竞赛的经历使蒋勇逐渐萌生出创业的想法。“创新创业比赛让我找到了路子,教我如何开发产品。”蒋勇说。2009年7月,他看到淘宝开放平台带来的商机,组建了国内最早开发电子商务应用的团队,仅隔半年,在“赢在淘宝”全国软件开发大赛上,他的淘宝商店应用项目就力压上千对手获得全国第二,阿里巴巴集团给蒋勇团队颁发了100万元创业资金。

    “这100万元是我挖到的第一桶金。”蒋勇兴奋地说,这“第一桶金”保障他继续研发产品的同时,也促使他开始思考如何从“技术宅”向“管理者”转变。

    创业实践历经坎坷

    参加竞赛屡获佳绩,年仅24岁就拿下百万元创业基金,殊不知,蒋勇的创业之路远没有看起来那般顺利。“人员、资金上的危机一度是我的困扰。”蒋勇说。

    2005年,参加设计大赛的经历给还是创业“新手”的蒋勇带来了不小的困惑。那年暑假,他与重大电气学院两位成员合作一个“变电站检查机器人”项目,为了攻克机器人控制方面的技术难题,蒋勇在闷热的实验室里钻研了两个多月。

    凭借前沿科技,他们的机器人挤进全国决赛。当他自信满满地赴上海做项目陈述时,评委却问他:“你的项目商业价值在哪里?”这给只专注科技的蒋勇留下了大大的问号:难道做研究还要考虑商业需要?

    这次比赛后,蒋勇转变了唯技术论的想法,把每次做项目都当成创业尝试。“研一我开始做威客网络创意平台,那时猪八戒网还没面世呢。”蒋勇谈起自己的首次创业。制作平台需要配备服务器,他和一个师弟好不容易凑够两万元买了设备,生活立马陷入困顿。“有一次我和师弟去食堂吃饭,结果摸遍了二人的口袋才搜出6块钱来。”蒋勇感慨道,“我们把域名都申请好了,但是因为筹不到钱,无奈维持不了后续开发。”

    自主创业的“处女航”最终不了了之,蒋勇颇有些不甘心:“很多人问我为何不像同学一样去百度、腾讯等大企业做白领,因为我一直有创业的梦想,我坚信自己也能创造一个百度。”他说,钱用光了,就去打工,攒够了钱,还是要继续创业。梦想成为支撑蒋勇走过艰苦的创业初期的亮光。

    这次失败的尝试反倒让他找准了创业的方向。蒋勇说:“我从中积攒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不能贪大贪多,而是要从细处入手,所以我决定做电子商务周边。”

    5句话筹资50万元

    各类创业竞赛是蒋勇把准创业市场脉搏的重要窗口。2011年,他带领一班开发电子商务周边的人马参赛“挑战杯”,一举拿下重庆第一,并杀进全国夺得银奖。

    “电子应用近年发展迅猛,其获利途径有两种,一种是上传到诸如苹果App应用商店,通过对下载应用的客户收费而获利,另一种则是为网络商店开发应用程序,针对网购人群的各种需求,改善电商用户体验。”蒋勇解释,“我主要开发后者,把应用程序卖给淘宝等电子商家。”

    “挑战杯”使他的创业活动引起学校的关注,2012年4月,重庆大学正式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蒋勇很快获得了学校免费提供的首批创业工作室。2012年11月,经重庆大学校团委的引荐,蒋勇得以和重庆大学杰出校友、新尚集团董事长唐立新先生面谈。

    蒋勇用5句话简短地介绍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和思路,见面还不到一分钟,唐总就答应给蒋勇投资。“我看上了你的三点优势,一是你的‘第一桶金’证明了你的价值,二是你的创业经历很打动我,三是我也认为电商应用很有前景。”唐立新表示,将先期投资50万元,并承诺,“如果不够,我还会继续投资。”

    “电商应用是一种交互式、高动态的新兴产业,今年‘双十一’淘宝购物节网页崩溃,卖萌式的抱歉标签和供网购者消遣的小游戏极大缓解了客户的焦躁情绪,这才促成一天191亿元的销售奇迹。”蒋勇在谈到自己的创业前景时说:“我想唐总正是注意到电商应用的巨大作用才更加支持我创业。”

    蒋勇回忆起这次经历,仍然十分激动:“我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他感谢学校为他创造这次见面机会:“我一定会用好这笔钱,做成电商应用领域的行业标杆!”

    “用智力换资本”

    其实,不仅是对创业项目提供资金,重庆大学更出台了多项举措服务大学生创业兴业。去年,重庆大学设立“唐立新学生创业基金”与创业投资公司,以资助像蒋勇一样的优秀创业者;对有可操作性的项目,将移入大学生创业基地孵化成长,创业大学生可在此得到创业导师的定期指导,还有参加各种创业大赛的机会。

    “初生牛犊不怕虎,创业是很多大学生的梦想。同学们朝气蓬勃,富有创造力和首创精神,同时又具有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技术优势,‘用智力换资本’是同学们创业的特色和优势。”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欧可平支持并鼓励大学生创业,“同学们通过创业,可以锻炼能力、增长经验,学以致用,实现人生理想,证明自身价值。”

    “新兴产业需要创业大学生富于创新的头脑,也需要学校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学校团委今后将继续发现并发掘有潜质的创业学生。”重庆大学团委书记陈科说,“除了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服务,我们还会加强在创业指导、项目机会方面的扶持。”

分享到:
适合在校园“鼓捣”的那些事儿
“技术宅”创业不唯技术论
专家聚焦永业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