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上的高职“黑马”
“虽然对手很多都来自211院校,但比赛时我们并没有感到什么压力。”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柳职院”)梦飞翔团队成员黄锦雄回忆起参赛时的情形,自信满满地说。
在去年11月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中,梦飞翔团队被誉为一匹来自高职院校的“黑马”,格外引人注目。在“挑战杯”首次设立的“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上,梦飞翔团队与入围决赛的187支参赛团队角逐,最终一路过关斩将,问鼎了此项赛事的一等奖,成为20个一等奖获得者中唯一来自高职院校的团队。
去年5月6日,由学院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承办的首届“创业之星——企业沙盘模拟大赛”举行。黄浩骁、黄锦雄等2011级新生脱颖而出,被选拔出来组建梦飞翔团队,备战在上海举行的“挑战杯”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
去年整个暑假,备战的参赛师生顶高温酷暑,每天都坚持到学校就业与创业训练中心进行集训。通过预赛、复赛,梦飞翔团队从全国1000多支参赛队伍中杀出重围,闯入了全国“挑战杯网络虚拟运营”决赛。
去年11月27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的“挑战杯”网络虚拟运营决赛打得异常艰苦,从早上10点开始,到晚上6点多,187支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参赛团队分组对决。黄浩骁还记得,各参赛队的成绩不停地交换位置,竞争十分激烈。晚上6点多比赛结束后,电脑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各参赛队的综合得分,黄浩骁和队友看到自己的团队排在小组第二,终于长长舒了口气。最终,梦飞翔团队问鼎冠军,成为20个一等奖中唯一的高职团队。
这在学院党委副书记阳旭看来,不能不算一个奇迹。然而,他说,这并不是偶然。
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成就了“黑马”
“团队获奖得益于学校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大二学生黄锦雄所学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虽然看似跟创业根本沾不上边,但他在入校后不久,就有了创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一进学校就发现校门旁、食堂边到处贴着学院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的海报。”黄锦雄说,起初他连KAB是什么意思都不懂。怀着好奇,他按海报上的说明去观摩了这家创业俱乐部的理事交接仪式。仪式上,小黄看到了这个小小的学生社团竟然有如此大的能量:举办过校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大赛及系列创业计划大赛,获得过全国十佳KAB创业俱乐部……一心想多学点东西的黄锦雄没多犹豫,立马在社团的招新表格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刚加入社团时,黄锦雄被分在公关部。第一次参加活动,他被同学推上台做自我介绍时,这个腼腆男生紧张得话都说不出来,两腿直发抖。但这样抛头露面展示自我的环节在后面的活动中比比皆是,想要在这个创业俱乐部里“混”下去,小黄只能硬着头皮去改变自己。渐渐地,他懂得了在公共场合要注意哪些礼仪,怎样才能准确地在简短发言中表达自我。当他学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些事情上时,从前的胆怯和害羞竟奇迹般地消失了。
黄锦雄第一次接触到企业沙盘培训课,是在大一上学期。沙盘是一套完整的创业模拟训练平台,小黄觉得沙盘演练的过程,就像下棋博弈,要学会预测对手、适应瞬息万变的竞争。很快,其中的魅力让他着了迷。
梦飞翔团队队长黄海龙记得,跟黄锦雄一起参加企业沙盘培训课的那批学生有40多人,虽然是自愿报名的兴趣培训班,但每次晚上、周末的培训课,大家都会坚持参加。要打好沙盘,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操作规则,还需要学习市场营销、财务、消费者心理等众多知识。
同时,在学院的支持下,梦飞翔团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创业比赛。“打比赛让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创业知识,而且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和恒心,培养了大家的团队精神。”队长黄海龙说,“学院的浓厚创业教育氛围成就了我们。”
高职生创业比例高于本科生
在很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创业教育未能纳入学科专业教学体系,缺乏保障机制,使得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未能有机联系。
其实,在柳职院党委副书记阳旭看来,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相比,开展创业教育有其独特优势。高职院校大都是双师型教师,很多老师本身就来自企业,再加上一些兼职老师也是来自企业的管理人员或是技术骨干,为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便利的导师资源。
阳旭说,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大量的实践课,他们在去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很多企业生产管理的流程,感受不同企业的文化,学习企业家是如何创办和经营企业的,这些都能感染高职学生。
在柳职院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许明看来,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并不是让每个学生毕业后去创业,而是培养学生创新、坚守的企业家精神。如果学生能学会像企业家那样去思考,等他进入工作岗位后,其综合素质就很容易在同龄人中显现出来。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创业教育对学生培养的作用。2011年5月,浙江15所高职院校的负责人在义乌工商学院签约结盟,成立省内首个高职创业教育联盟。2011年11月,江西高职院校首个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在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成立。以义乌工商学院为代表的高职院校纷纷设立“淘宝创业班”;以帮助大学生实践创业梦想的大学生创业园也在不少高职院校纷纷上马。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已经从最初的不被理解变得备受重视。
去年6月,由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届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1.6%,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2.2%)明显高于本科毕业生(1.0%)。
尽管如此,专家分析,从整体上看,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的比例依然较低,创业项目的技术含量、创新成分普遍不高。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报记者 谢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