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已是“三九”第三天,对于农民工栾兴龙而言,冷的不只是天气,还有攥在手里的那张保证书,上面写着“今收到4000元,保证以后不再找政府部门上访。”落款日期2012年11月9日。
2012年5月到2012年10月,栾兴龙在山东淄博华侨城苏通建设工地做架子工,134天,每天180元,应得24120元,去掉这期间借支的8950元,老板支付的1250元,最终应拿到13920元。
栾兴龙说:“我找了带自己来工地的小老板,他实际上是‘三包’,上面还有‘二包’‘大包’,最后又找到淄博高新区清欠办投诉,结果只拿回4000块钱,还被迫写了保证书。”
如今,栾兴龙在北京望京的一家韩国餐馆打工,一套被隔断成6个房间的两居室中,他租住的房间只有5、6平方米,月租金600元,一张1米2宽的床占了房间的大部分。
栾兴龙说:“快过年了,我也不知道剩下的钱还能不能拿回来,差不多1万块呢,相当于我现在4个月的工资。”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消息,2012年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有所增加。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被拖欠工资的外出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和制造业。而且,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最高,占73.6%。
记者采访中发现,从事紧缺工作的农民工工资一般能正常领取。来自河北省赤城县后城镇西山村的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在北京当锅炉工,西山村党支部书记李江涛说:“10多年前欠薪是普遍现象,现在用人单位感觉越来越正规,发工钱大部分是给现金,有些会打到银行卡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表示,总体上看,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呈下降趋势。具体可表现为“三下降”: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的欠薪案件逐年下降,涉及欠薪问题的劳动争议案件逐年下降,因欠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逐年下降。
但是,清欠形势依然严峻。邱小平坦承,虽然最后的统计数字还没有出来,但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2012年农民工工资拖欠现象有所增加。与往年相比,其集中出现的时间也有所提前。
在邱小平看来,宏观经济的波动是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趋缓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尤其是出口导向型企业资金链趋紧。但也不能否认,恶意欠薪的现象仍然存在。
清欠效果如何,关键还要看落实。栾兴龙说:“我在淄博干活时,工地上有各种公示牌,写了农民工工资要按月发放,但根本没有实行,那都是应付上面检查的。我也没见过身边的工人有工资卡。”
有专家表示,每年年底,运动式清欠固然能形成一种声势,但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比如建筑领域的层层转包若得不到根治,工资拖欠现象就很难避免。
“出现拖欠工资后,实际上是经济承包纠纷与劳动纠纷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很长的债务链,增加了解决欠薪的困难。”邱小平说,“只有打破这样的‘潜规则’,让经营风险与劳动债权分离,才能更好地解决欠薪问题。”
人们期待着,立法步伐再快一点,执法力度再大一些,这样工资落袋为安就不再是栾兴龙们的奢望。
据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