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产业工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学大奖。今天,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在广州揭晓,伯乐奖、长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文学新人奖、网络微文学奖等14个奖项各归其主。
该活动由团广东省委、中国青年报社、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发起,广东省青少年文化促进中心、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佛山市西樵镇政府主办。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权威的属于全国青年产业工人自己的文学盛典,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的成功举办为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了一股青春的正能量,也为广大青年工人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大舞台。“评选充满创意,让人充满敬意,不愧是广东文化建设的一大创举。”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李敬泽称赞道。
发掘人才 提升产业工人综合素质
据统计,全国有数以亿计的80后、90后青年产业工人,仅广东就有约3000万,其中文学爱好者数量庞大。为进一步激发青年产业工人的文学创作热情,发掘、培养青年产业工人中的文学人才,提升产业工人群体的综合素质,团广东省委等单位发起首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评选活动,面向广大热爱文学的青年产业工人,旨在设立第一个有关产业工人文学的常设性权威奖项,搭建立足广东本土,同时具有全国性影响力,并能持续累积文化意义、文化价值的产业工人文学舞台。
据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负责人介绍,此次评选筹划、酝酿达半年之久,以全国分享文化成果的模式运作,征文覆盖全国。自去年9月启动以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邱华栋,著名作家、天津市文学院院长肖克凡,著名作家毕淑敏等多位文坛名家、权威文学刊物负责人欣然应邀担任大奖评选的顾问、评委,各地权威文学报刊推荐大量佳作,全国各地青年产业工人作家、作者踊跃参赛,各省、市、自治区的作品纷至沓来,组委会共收到申报及推荐作品接近4000份。甚至有媒体将其誉为青年产业工人的“鲁迅文学奖”。
谈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未来的发展,主办方希望产生奖项以外的“蝴蝶效应”,打造一个全国青工优秀文学作品的集散地和推介基地,形成完整的创作、评选、推介、出版的青工文学“产销链”,更加有效地促进青工文学发展、青工文化繁荣,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为全国区域性主题文化活动走向全国提供值得借鉴的先进模式。
用“接地气”的作品树起“打工文学”旗帜
广大青年工人生活在基层第一线,身处有血有肉的故事中,每时每刻都在“接地气”,有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大批铁杆儿文学爱好者与业余写作者从年青产业工人中涌现。他们白天辛苦劳作,晚上笔耕不息,他们的作品直面社会问题,以真实感性的笔触、原生态的表现手法,表现了打工者的乐与悲、笑与泪、梦想与困惑、幸福与迷茫。他们在为自己以及身边的兄弟姐妹寻找精神家园与精神食粮的同时,也树起了“打工文学”的旗帜,为中国文坛增添了强大的青春能量。
广东是打工文学发轫之地,其活跃时间之长、作者队伍之大、作品数量之多,创作质量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广东的数千万青年工人一直希望能有自己专属的作家协会。有鉴于此,由团广东省委、广东省青联组建的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以下简称“青工作协”)在2011年10月应运而生,是全国首个、广东唯一的省级青工作协。协会希望成为广大在粤务工文学爱好者展示和交流的大本营,为他们搭建一圆文学梦的平台,提供与社会对话的渠道,以文学的方式为他们注入向前且向上的力量。
青工作协成立一年多以来,除创办“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大奖”评选活动外,还启动了首期全省新生代产业工人作家培训班,开展了“梦想与成长”征文活动并结集成册,吸纳了全省近500家企业的厂报厂刊编辑部为特约通讯站,近万名通讯员为协会会刊《黄金时代》“编外记者”,无数来自生产一线的厂报厂刊作者、读者为“编外会员”。截至2012年12月,协会会刊《黄金时代》已发表百余位青年产业工人作者的小说、微小说100多篇,诗歌90多首,散文140多篇,共计约90万字,会员贺翰的作品《小人物拥有大梦想》,经协会推荐,发表在2012年8月24日人民日报“迎接党的十八大”特刊广东专刊上。
目前,青工作协共有360多名来自省内外的青工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会员,他们将代表、带动3000万青年工人,为广东省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作出最“带劲儿”、最“解渴”、最“得意”的作品。
在圆梦平台获得成就与尊严
青工作协的成立是团广东省委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探索,“让一批有梦的人来到这个平台圆梦。让这一批人圆的梦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有梦的人继续圆梦。”
青工作协的一位会员写道:阅读让他抵达了世界的中心;阅读让他的谈吐有了文化底蕴,写作有了骨肉支架,生活有了宣泄的渠道,精神有了寄托;阅读让他健全了心智,剔除了心灵的杂质,去除了生活的浮躁。
虽然并非每一个追求文学梦想的青年产业工人都能成名成家,但文学会让他们拥有不同凡响的心胸、眼界,让他们从卑微到自信,从怨天尤人到自强不息。青工作协鼓励青年工人亲近文学,通过写作把内心的酸甜苦辣抒发出来,获得挑战命运的勇气和珍惜生命的力量,这种勇气和力量比他们取得的文学成就本身更值得赞赏。让青工通过文学获得尊严和自信,这也正是青工作协成立的初衷。
据青工作协负责人介绍,不少会员到广东打工多年,一路走来,各种职务都做过,员工,组长,仓管,文员,人事主管,保险营销……他们是在洗衣房、饭堂、甚至是卫生间里学习练习写作的。文学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让工厂的生活不再单一。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遭遇的各种问题,如工作无着落或不顺心产生的焦虑感,被城里人歧视所产生的自卑感,权益被侵害时所产生的愤懑和压抑,恋爱交友中遭遇挫折等,都能在文学中得到抒发和调适。“写作,对他们的精神支撑和抚慰胜过了任何的心理辅导。”
“青工作协的诞生,让我的写作有了倾听者,精神劳动不再无足轻重,还能从写作中获得成就感和尊严感。”青工作协的一位会员这样告诉记者。
本报广州1月20日电
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姚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