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1月2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先问问公众最反感哪些不正会风

曹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1月21日   01 版)

    地方两会正如火如荼,在“八项规定”的指引下,各地都在治理不正会风问题,赢得公众认同。有的地方严治打瞌睡和逃会,有的地方剑指铺张浪费——比如,广州节俭办会后,没有了往日的酒席,政协委员曾志伟甚至抱怨“讲节约本来挺好的,就是有点吃不饱!”政协委员刘军也笑言“分量少了点”。山西两会还设置了会风会纪监察举报接待室及举报电话,并提出“八不准”要求,不发放纪念品,不摆放拱门、气球、花草,不制作会议背景板等等。

    改进两会作风,公众当然举双手赞成,但改到让代表委员们“吃不饱”的地步,可能就有点儿过了。我想,这应该不是公众所希望看到的结果。这也暴露出当下转作风改会风的一个问题,就是不接地气、不近人情。不开门倾听民意,不问问公众最反感什么不正会风,结果很容易走向极端,变成僵化的形式主义。

    其实,相比铺张浪费,会上打瞌睡、玩手机,甚至逃会、缺会之类,更需要改进的会风,或许正是场内与场外的隔阂感和割裂感。中央倡导改会风,其本意是要让会场内外形成共鸣,找到“共同的利益感觉”。

    所以,我认为,转作风和改会风不应该是政府系统内封闭的自我转变和改正,而应该更开放和透明。比如,改会风非常好,是为了让公众满意,那么就有必要先问问公众最反感哪些不正会风,然后再作相应的改变、改正和改革,那才是顺应民意的真正改革。

    比如,如果认真倾听过民意,真正了解公众所思所想所追求,就会明白,公众看会上打瞌睡和玩手机的代表委员,从某种角度上讲,甚至有点同情。且不说很多地方的会议沉闷和无聊,领导的报告拖沓冗长,有些甚至充满官话、套话、假话和空话。如果遇到这样的会议,即使再精神的人也难免被催眠。人们也许不喜欢那些台下的瞌睡虫,但更不喜欢那些台上的讲话者。不能只许台上催眠,不许台下瞌睡。

    如果真正问过民众对代表委员的意见,就能明白,公众并不是那么不近人情,也不是时时盯着代表委员的吃喝,盯着他们住什么酒店。只要参政议政有成果,代表委员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负选民和公众的期待,在会场上代表民众表达了意见,负责任地进行了监督,即使稍微吃点儿好的也不是什么大事。最起码得让人家吃饱吧,这是民主应该付出的成本,也是开会的基本花销。铺张浪费需要治理,更需要治理的是看不到议政的成果。

    如果真了解民意所指的话,就会明白,会风只是两会最浅层次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不是盯着“作风”,而是改进两会规程,创造条件让代表委员真正担负起参政议政的责任,创造让他们不打瞌睡、不玩手机、不逃会的议政氛围。比如,其一,让喜欢打瞌睡的人进不了人大政协,改进代表委员的产生机制,让那些喜欢打瞌睡和逃会、没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人当不了代表委员;其二,让他们打不了瞌睡,改变两会会场的沉闷氛围,让大家唇枪舌剑地讨论问题——大家热烈地讨论问题,而不是听领导作冗长的报告,交锋与辩论,让瞌睡虫想打瞌睡都打不了;其三,让他们不敢打瞌睡,也就是让两会更加透明和开放,在纳税人的监督下开会,代表委员的一言一行都在阳光下,他们也不敢打瞌睡和逃会,不敢住豪华酒店,不敢借机胡吃海塞;其四,让他们不愿打瞌睡,也就是让政府不仅要接受监督,还要有回应,让代表委员觉得说了不是白说,说了能解决问题,能起到作用,他们就愿意说了。

    改作风,要改形式上的不正之风,更要改自闭的作风,学会倾听和解读真正的民意,那样才会为民而改;也才会打破隔阂,让公众觉得那会并不是跟我们没有关系,人民的代表并没有脱离人民。

曹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1月21日 01 版

美方钓鱼岛言论罔顾事实 不分是非
养老金九连增 “并轨”成新期盼
高校毕业生为什么喜欢和体制一起慢慢变老
红灯出了故障,你还会等吗
热回应、冷调查,欠公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先问问公众最反感哪些不正会风
国企高管“落马”过半是因贪污受贿
中国经济肌体内在的变与不变
专家争议反腐热点问题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