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1月2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教育部微博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陈竹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1月29日   05 版)

    “一批‘虎妈’、‘狼爸’先后出现,引起社会关注,教育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这两年,对‘虎妈’、‘狼爸’的不恰当宣扬,使得一些家长迷失了家庭教育的方向,这种针对弱小孩子的‘动物式’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成长。教育有自身的特点规律,不能揠苗助长。”

    今天下午3点,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坐在电脑前,成为第二个接受“微访谈”的教育部官员,他的职责是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与网友一起讨论“寒假,如何让孩子更快乐”。

    司长答问的“微博”化过程

    10天前,1月17日下午,教育部的一间小会议室里,从来没用过微博的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面对的问题更加尖锐:怎么避免校园安全事故,如何解决幼儿园入园难,对虐童事件怎么看?

    在最开始的几个问题上,“140字模式”对于习惯系统陈述的孙司长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这些问题本身很难回答,而要用140个字表达出来更是难上加难。司长好不容易组织好语言,负责记录的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有关负责人杨晨光在电脑上敲出来一看,字数远远超过了140字。

    “删!”司长亲自上阵监督,字斟句酌地精简段落。还多两个字:“把‘的’删掉!”还多一个字:“把这个标点符号删掉!”

    在解释招生录取时的“性别歧视”问题时,怎么删也没办法在140字以内说清楚,最终,只好分两条微博来回答。

    一个小时过去,网友提出了330多个问题,只来得及回答16个。杨晨光“手都快敲抽筋了”,而司长还有点意犹未尽。到最后两个问题时,司长的把控能力有了明显进步,字数差不多正好,回答风格也更“微博”化了。

    “微言教育”上的权威信息发布跑到了官方网站前面

    这是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微言教育”自1月1日开通以来,第一次尝试用“微访谈”的形式与网友进行互动。今后,每个月都将有一两次这样的访谈,更多的司局级干部和专家会走上这个新的平台,与网友直接互动。

    而在这一天,“微言教育”创造的不止这一个“第一次”。

    “1月17日,教育部作出决定,追授杨建一校长‘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向杨建一校长学习。”当晚7点39分,“微言教育”发布了这则快讯。在腾讯微博平台上,这条50个字的微博拥有600多条转发和评论,以及43万阅读量。

    后来,有媒体记者告诉新闻办工作人员,当时看到这条微博时想引用,但因为在教育部门户网站上没有看到相应的新闻,最终没敢引用。

    如同这次“独家”一样,“微言教育”正在信息的快速发布上做出尝试,甚至“跑”到了传统的新闻发布会前头。在教育部近期召开的几场新闻发布会上,传统媒体还在现场听、提问和记笔记的时候,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已经先于其他媒体,第一时间发布了会上传达的信息。

    2013年1月1日,“微言教育”正式在新浪、腾讯两大平台认证。此前的2012年,是部委微博的快速发展时期,根据新浪微博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共同发布的《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经过新浪认证的部委微博总数已达46个。

    1月4日,“微言教育”在新浪发布了第一条消息:“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言教育正式开通。”结果,立刻有网友在下面质疑,为什么你们刚刚开通,就有99万粉丝?一看就是假的。

    “小编”赶紧回复解释:我们在此之前其实已经试运行了半年多,粉丝都是在半年里积累起来的,绝无造假行为。

    教育部的另一张年轻面孔

    新组成的微博运行团队有3个编辑,其中两个是85后,1个是80后,都没有微博运营经验,只能在实践中慢慢学习和摸索。微博团队的办公室里有个小小的图书角,放在最外面、被翻阅最多的书是《校园微文化》、《中国电子政务最佳实践案例集》、《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

    在探索中,“小编”们有了不少心得,比如,配图、配视频的微博,点击量会大大增加。他们随后策划发布了3组“最美校园秋日”图,每组有五六所学校的校园风景照片,让网友猜分别是哪几所学校。大学生们纷纷从中寻找自己的校园。这组微博在腾讯微博中覆盖了千万网友,其中一条被评论和转发7000余次。

    团队的另一个体会是,尽可能地贴近网友,比干巴巴的信息发布更容易扩大影响力。他们尝试用各种方式与网友,包括一些“大V”进行互动。

    2012年9月,作家六六发布了一条微博:“教育部的同志们,我儿子已经开始上小学了。我正式成为小学生家长,你们要是表现不好,我就把你们写进书里去。”

    “微言教育”赶紧在下面留言说,“我们都是六六老师的忠实读者呢,还请六六老师多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六六紧接着回复:“那好,说定了,有问题我们会在微博中探讨交流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更好地培养下一代,最终我一定会成书。”

    这条微博在新浪被转发2400多次,不少网友在下面评论表示支持:我也是家长,一起努力!

    关于用什么样的方式和网友互动最好,“微言教育”团队想过各种各样的办法,除了“微访谈”外,还发起“微话题”、“微活动”让网友参与。

    2012年教师节前夕,为了开展教师节主题活动,教育部新闻办在腾讯微博平台上开通了名为“感念师恩”的账号,随后与腾讯体育频道合作,邀请西班牙巴塞罗那俱乐部设计了一张壁纸,壁纸上,卡通形象的梅西、伊涅斯塔、皮克等球星正在向老师献花,上面写着中文的“教师节快乐”。

    这条微博的单条转播和评论数就达7000余条。当天,教育部门户网站报道了这一活动,这也是这个严肃的门户网站上第一次出现有关世界著名足球俱乐部的新闻。

    同时,在教师节当天,腾讯微博还推出了“黑板式输入框”,在框里输入的文字会以粉笔字的形式呈现。100多位“大V”参与讨论“那些年,我们难忘的老师”,陈坤、韩雪等明星还上传了和老师当年的合影。

    3个“小编”的一天

    现在,“微言教育”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运行机制。三个“小编”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早上8点半,第一条“校园早广播”发出,这是属于大学的展示平台,往往由学校供稿,介绍各个大学的文化历史和精神风貌,还会配上校园风景组图。“校园早广播”最受大学生的欢迎,他们经常争相转发属于自己母校的风景。

    随后,3个人分工合作,开始紧张的选题、约稿和编辑工作。每天上午,会陆续发布三四条教育类信息和资讯,有的来自教育部门户网站,有的来自其他媒体,“小编”们则要尽量从官方文件和消息中,把语言提炼得更鲜活生动。

    这样的名人名言出现在下午两点,属于“教育心语”系列:“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整个下午,发的微博内容以原创为主,传递各种各样的“校园正能量”:有文科生发明遥控灯的故事,有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色模式,有反映“辅导员忙碌的一天”的视频,还有大学生“织女”为福利院老人织围巾、学生公寓的建筑工人收到“爱心”饺子的故事……

    “寒假将至,同学们回家的票都买好了么?通过学校集体订学生票是个好办法。但如果需要自己购票的话,可以参考这个抢票攻略哈!”类似这样的“教育小贴士”还会不时跳出来,提供各种服务信息。

    别看一天总共只发十余条微博,每一条都需要进行三轮审核:编辑找到一个选题,先在QQ群里上报,3个人共同讨论,由选题主编决定是否适合发;斟酌好字句后,再发到群里, 由“总负责人”杨晨光审核通过,最后打印出来或发飞信给新闻办的领导,领导看后决定能不能发,怎么发,或提出修改意见。

    “整天马不停蹄,就像打仗一样,忙起来,一个半天连水都喝不上一口。”三名“小编”自从开始管理官方微博,到哪儿都要带着笔记本和网卡,每天睡觉前都要习惯性地用手机刷一刷微博。

    而另一个变化是,自从做了这份工作,4个年轻人不约而同地都荒废了自己的微博。

    他们还记得,在刚开始负责这个微博时,还只会发布一些政策和新闻,经常遭遇零转发、零评论,很有挫败感。他们也面临着许多政务微博同样面临的困境:在亲切“卖萌”和严肃认真的风格上来回摇摆,如果板着面孔打官腔,会无人理睬;过度使用网络语言,发一些娱乐八卦,又显得油腔滑调……

    摸索出一套个性化的管理模式,显然比转变话语体系来得更加艰难。

    “作为民生部门的微博,要起到回应热点、释疑解惑、服务公众的作用。在这条路上,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这样说。

    对新媒体运用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本报北京1月28日电

分享到:
面对灰霾,民间怎样发力
雾霾天气频发倒逼油品质量升级提速
教育部微博背后的故事
中欧MBA排名升至全球第15位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