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1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新春走基层

马背上的放映员:给偏远山区送“奔头”

本报记者 谢洋 通讯员 韦文孟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1月30日   01 版)

    开栏的话:“用脚采访,用笔还原”。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本报今天起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陆续刊发分赴各地深入基层采访的记者发回的鲜活报道,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反映各地百姓的全新生产生活面貌,传递百姓的真情实感和所思所盼,用身边人身边事讲述社会前行的故事,为读者奉献一份春节礼物。

    “今晚又有电影看咯!”1月27日傍晚,广西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陇穷村更二屯像过节般热闹,村民或奔走相告,或凑到放映海报前品评。不一会儿,村中心的空地上就聚集了近50位乡亲。

    53岁的康泽建负责当晚的电影放映。下午两点多,他就和4名放映小组队员从田东县城出发了,一路上,坐皮卡车、划竹筏、走山路,到更二屯时已是下午5点了。在现代化交通工具无法通行的地方,他们就借来马匹驮运放映设备,被村民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放映员”。

    夕阳西下,群山如黛,屯中心的空地上已坐满了男女老少,为占个好位置,有的村民还没吃晚饭就带着凳子赶来了。村民兰正仁告诉记者,他们这个自然屯有22户92人,是个偏远的特困村,许多农户买不起电视,一年到头难得看上几场电影。看到放映队来放电影,大家像过节似的,很多人还特意换上了瑶族服装。

    “放映队不仅给我们送来了精神文化粮食,还送来致富经。”村民阮承设说,去年2月,放映队播放了关于山羊圈养新技术的影片,大家看了以后纷纷学着把山羊圈养起来,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山羊数量。去年7月,放映队又来播放竹鼠高产养殖技术相关影片,大家知道了竹鼠养殖正符合村里干旱缺水、竹子玉米丰富的实际,纷纷养起了竹鼠,开辟了新的增收门路。“这样的电影,大伙觉得有看头,生活更有奔头!”

    康泽建从16岁就开始放电影,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7年。现在,他负责的这个放映小组,隶属于百色红土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田东县服务站。他说,虽然现在很多地方广播电视都普及了,但在田东的一些边远山区,乡亲们还没有享受到这种现代科技的便利。田东全县161个行政村中,有41个贫困村14万贫困人口。由于贫困,一些自然屯不通路,一些农户买不起电视,精神文化生活匮乏。2008年,利用国家送给数字电影放映设备、规范农村电影放映之机,田东县成立了放映队,分成8个流动放映小组,经常进村入屯给乡亲们放映电影,并普及先进实用技术,以此实施文化扶贫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

    几年来,放映队经常翻山越岭,每年给边远自然屯群众放映约2000场次。这意味着每个放映小组每年放映约200场次,一年365天除了重大节假日、雨天等特殊日子之外,几乎天天送电影下村。

    据了解,放映员没有工资。每放一场电影,政府虽然给予一定的补助,但扣除费用开支外,所剩无几。在康泽建看来,他和队友之所以长年累月坚持下来,是因为他们对当地群众和电影事业本身的深厚感情。在他的这个放映小组里,放映员都称得上“资深”了,短的干了20多年,长的干了40年。

    “每次送电影下村,看到群众很高兴的样子,我们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康泽建激动地说,今年,他们打算将放映点覆盖到历年来没有到过的自然屯。

    本报百色田东1月29日电

分享到:
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建设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现代化武警部队
长沙:政府带头“免俗”
马背上的放映员:给偏远山区送“奔头”
面对雾霾,公众自律价值远超烟花禁令
生命不能承受的呼吸之重
雾霾中的出行
抬着同学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