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晚,某著名商学院EMBA2013新年晚会正在北京一所大学体育馆内隆重上演。在《缶·诵》这个节目中,该校EMBA的学员们气势如虹地击响了几面闪烁着青铜器光辉的缶,顿时引起台下一片惊呼。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正是这些缶震惊了世界。这些“奥运缶”是2012级一位同学的个人收藏,为了这次年会,全班专程把12面每面达136公斤重的缶从广州运到北京。排练中,几面缶还被同学们不慎击破。这台堪称豪华的年会筹备了近3个月,得到了另一位同学所在的三亚某知名旅游地产公司的全程协办。
岁末年初,正是各单位、团体和公司举行年会的高峰期。在这段“年会时间”,承办年会包场的星级酒店、大饭店变得紧俏起来,年会上各种Style的搞笑节目和各类奇葩的造型也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不少年会成为各家比拼的秀场。
而与往年相比,今年其实并不是最适合大办年会的年份。据一家媒体报道,北京中关村大街的一家星级酒店,已经收到多家央企取消年会的通知。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许多机关单位、央企主动取消了年会。同时,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一些外企也取消或削减了年会开支。
年会本是企业和组织内部一年一度的“家庭盛会”,本意是为了“激扬士气,营造组织气氛、深化内部沟通、增进目标认同,为新一年奏响序曲”。如今的有些年会,看起来更像一场盘点过去一年通俗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嘉年华。今年的年会上,模仿各种“鸟叔”成为必选动作,甄嬛、李白、切糕、“中国好声音”等流行元素也在意料中纷纷登场,并且大家主动参与、恶搞的情绪具有不可思议的传染性,以至于很多人一看到“江南Style”就感到“恶心”。但在我们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谁又能免俗呢?
而有些年会已不满足于自娱自乐式的狂欢。今年,某门户网站甚至在地铁沿线为其年会投放了商业广告,年会在增强内部凝聚力之外,又被赋予了对外展示企业文化与品牌推广的意义。愿意买单者也不在少数,除去网上跟风般捧红的一个又一个年会人物,据说,一家直销公司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举行的年会门票,从60元炒到500元一张。
年会上,很多人是冲着奖品去的。不久前一张打印的“公司年会流程表”在网上热传,表上写明一到三等奖均为豪华跑车,外加奖金5万元至1万元。这让一干网友看得目瞪口呆,引得大家纷纷吐槽。“看网上各种晒年会奖品的,什么宝马啦,iPhone5啦,500万年终奖啦。我们呢?!我们是总结!每人ppt展示!”、 “奖品一个个被抽出,最后的大奖终于揭晓,我被抽中了,然后主持人宣布:大奖是和公司大老板共进一次晚餐。”
年会究竟起源于哪里,如何在我们身边迅速兴起,似乎无从考证,而说起有关年会恶搞领导的传统,大概不少人会想起引发无数网友“跪求”视频地址的央视新闻评论部2002年内部春晚。白岩松在其新书里回忆道:“年会的主基调形成:领导必须与百姓同乐,要坚决忍受一切打击,好好服务于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的各种刁难。在这以后,恶搞与“折磨”领导就成为我们的传统”。也有人说,别以为年会就真的可以“打土豪”,炫目的灯光、身着华服的美女、推杯换盏的年会背后,仍旧是充满职场规则的名利场。难怪不少人抱怨,开年会并不比上班轻松。
好在,放大了欢乐情仇与各种情绪的年会总会落幕,我们终究要回到364天的真实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