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圳的社会工作者和医生、律师一样受人尊敬,但现在大多数地区还没有达到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填写信用卡申请等表格时,在职业序列中还是“其他”。只有政府把社会工作纳入职业序列,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才能真正感觉到这是一个受尊敬的职业。
又是一年求职旺季,社区工作成为不少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但一些大学生并不清楚在社区究竟要做什么事,到社区只为了拿户口或为考公务员做准备。近些年,将社区工作作为“跳板”的人不在少数。
近日,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浙江杭州上羊市街社区党委书记芮佳南,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说,提高待遇是缓解社区人员流失的重要途径。政府也要着力解决社区人员身份问题,让人们觉得这是受尊敬的职业。
今年28岁的芮佳南在社区工作了5年多。2007年大学毕业后,他考入小营巷社区,2009年被选拔到上羊市街社区工作,2010年被社区居民直选为上羊市街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他以亲身经历告诉有志于从事社区工作的大学生,“做社区工作要有热情和奉献精神,现在党和政府对社区人员有很好的政策,真正踏实安心做几年,会有更大的发展。”
年轻人在社区的接触面之广,是其他职业很难达到的
中国青年报:不少人很好奇,年轻人在社区究竟要做什么?
芮佳南:现在的社区工作,不仅仅是走家串户、搞搞卫生了。政府把大量公共服务转到社区来做,比如数字城管检查,就有专门人员拍下脏乱之处,上传到网络平台,规定社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成。还有企业退休人员保障、垃圾分类、计划生育、居家养老等都要通过信息化平台整理、录入。年轻人来做,肯定能提高工作效率。现在对我们社区进行考核的部门有30多个,年轻人在这里工作接触面非常广,这是其他工作很难达到的。
另外,当前社会矛盾复杂,一些传统工作方式可能解决不了心理等深层次问题。所以,很多社区工作者在考社会工作师,一些人还具备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中国青年报:能具体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矛盾的吗?
芮佳南:社区的事太多了,说不完。举个例子,一个老旧小区车位只有100多个,车辆有近300辆,很多人回来晚了就停不进去,停在外面又被开罚单,经常有人来社区办公室拍着桌子吵。我们听取群众意见开了听证会,又去和周边单位协调共享车位资源,还和交管部门协商,早上道路上的车迟一点抄牌,尽量满足居民需求。最后,我们把停车分成四类:包月停车、临时停车、借用周边停车场停车、先到先停,这样一点点把停车管理推行起来。
这类事情很多。老旧小区大多没有物业管理,楼道灯坏了没人安装,居民意见很大。我们现在对老旧小区推行社区化的准物业制,由社区牵头成立准物业中心,招聘电工。但之前电工不愿意来,因为工资低。街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门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提供电工维修等物业服务,物业费每平方米0.15元。即使这么低,不少居民也不愿意交,还得一家一户地做工作。
中国青年报:你觉得当前社区工作最大困难在哪儿?
芮佳南:有一些居民的期望值和实际情况存在差距,居民的诉求社区没有能力解决。有时问题解决时间很长,不少居民没有耐心等待,就会有很多抱怨。比如,有居民想要更多用房作为活动房,社区只能给居民积极上报。还有,社区垃圾房重建,本来是件好事,但是离谁家近点儿都不乐意,怎么做工作都做不通,最后只能建在远一点的地方。
中国青年报社:现在年轻人参加社区活动多吗?
芮佳南:参与社区活动的一般以退休老年人为主。我在做社区工作,但也很少参加自己所在社区的活动,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很好的活动。社区策划的活动不够专业、不够新潮时髦,吸引不了年轻人。
社区要做的事情太多,有时做了很多,居民反而不满意,我们不能大包大揽,要依靠社会组织来做。社会的力量是源源不断的。这需要社区培育社会组织,由社会组织进行项目设计,提供社会服务,政府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评估,购买服务。比如,我们专门为社区老人搭建了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刚开始由政府雇员上门提供服务,政府要对服务人员进行考核管理,负担很重,老人也不见得满意。社区就来抓居民的需求,对区域内老人进行统计和类型评估,派单给社会组织上门开展服务,政府根据服务次数和质量给予经费。
人员不稳定对社区工作影响很大
中国青年报:我们了解到,一些年轻人到社区只是为了拿户口或者考公务员考研,你怎么看?
芮佳南:在社区工作的年轻人,有一部分是真正热爱这份事业的;有一部分是把社区工作作为一种职业,赚钱过日子;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先来社区做两年,当一个暂时落脚的地方,他们根本没想扎根基层,很浮躁,对居民的态度一听就听得出来,他们也是流失得最快的。人员不稳定对社区工作影响很大,在这儿干了一两年,居民都很了解了,突然换个新人来,居民就会有意见,对他们来说,熟悉和接纳一个人是很漫长的过程。
我觉得,年轻人有想上升的心态无可厚非,但既然来社区,就要扎扎实实做一些事情,不能待了两年什么事也不干,自己也没有锻炼提高。现在党和政府对社区工作者有很好的政策,这个职业以后的发展前景广阔,比如社区的书记、主任可以参加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公务员事业单位会专门在社区工作者中招考等,真正踏实安心做几年,会有很大的发展。
中国青年报:你觉得当前社区缺什么样的人?
芮佳南:现在专业人才还不多。我们社区专职工作人员15人,协管员5人,基本是80后,只有一位社工专业毕业生。她学的是社会工作专业,负责民政福利工作,她做工作就能体现出优势,对老年人很亲近热情,分析问题很透彻,处理问题很耐心,不会因为居民的一些话动气。
社区还缺综合型人才,就是要在社区能打得出去,能和外面来参观交流的人介绍我们的特色。还要能写,很多刚来的大学生写材料,语句文字都不通。还要能应对群众,对待群众提出的问题光有耐心和善心是不够的,还要有一点技巧。有时一些居民来社区就是抒发一种情绪,有的社区工作者却听不懂他们说话的语气。社区工作者要能很快理解别人的意思,并具有很好的协调能力,现在很多事情的解决都需要协调整合各部门的力量。
中国青年报:在社区工作的人要有哪些特质?
芮佳南:做社区工作要有热情和奉献精神,要不然真扛不住那繁琐劲儿。比如,我们社区每年春节都要求全员值班,因为有烟花爆竹管理,我们要到大年初一早上才各自回家。我的一位领导说过,“热爱+责任=价值。”我一直当做自己的座右铭。真正帮居民解决问题的时候,也是我们实现价值的时候。
中国青年报:你认为怎样才能让大学生留在社区并吸引更多人加入?
芮佳南:提高待遇是缓解社区人员流失的重要途径。社区工作量太大了,居民的诉求太多,都是小事、琐事加上很多上级部门交代的事。如果待遇跟不上,没有人愿意留下来。社区待遇近年来有很大提高,我2007年刚进社区时,工资到手只有800多元,公积金70多元。现在刚进社区的工作者就能拿到3000多元,公积金400多元,而且还要加。
还要解决社区人员身份问题,稳定这支队伍。香港、深圳的社会工作者和医生、律师一样受人尊敬。但现在大多数地区还没有达到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填写信用卡申请等表格时,在职业序列中还是“其他”,只有政府把社会工作纳入职业序列,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才能真正感觉到这是一个受尊敬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