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2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不同观点

“自学”驾驶,何尝不可

李晓亮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2月05日   02 版)

    驾考问题,最近又冒了出来。上次还是上个月月初,元旦驾考新规实施的时候。未适应新规之前,各地驾考曾经哀鸿遍野,叫苦不迭:“多地驾考通过率低于4成”;“南昌:近期考驾照者无一通过”……新规上路,争议难免。只要不是像上次那个类似“拍脑袋决策”,整得全国手足无措怨声载道的“黄灯令”,那么在一段微调适应期后,应该都会走上正轨。数据为证:长沙驾考新规开考首日,最易过的科目一通过率也不到10%。一月适应后,触底回升,科目一合格率已超77%,而闯红灯则减少九成。(《三湘都市报》2月3日)

    从这就可见严格交规的好处了。只是,若仅是通过率的问题,那么认真学习,吃透新规精神,勤学苦练,考过也并不难。让人头疼的,还有价格问题。从上月起,在驾考通过率创新低时,各地驾校还纷纷大幅上调了学费,上海突破7000元,北京则普遍越5000元。这是当时引起争议的另一个重要舆论爆点。

    近年,各地驾校“憋着涨价”已不是一回两回了。每次只要有什么关于驾校驾考的新规新政,学员可能还没摸透情况,驾校则已在听到一点风吹草动后,就要借机提价。闻风而涨,串通合谋,这是一些“突击涨价”给人的最大印象。

    涨价是否合理,显然不能只听驾校自说自话。新规只是在简化训练项目同时,对交规理论、实际操作、文明驾驶习惯提出新要求,这和培训费、考试费、工本费、体检费、交通费等毫无关联,驾校学费暴涨本就说不过去。退一万步,就算新规产生所谓新的工本费或场地改装费用,那么涨价额度是否合理,也需要公开的成本查询和监督。

    只以新规导致学时增加,成本上升这么笼统的理由涨价,无论如何,显得苍白。何况,若是在一个公开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成本上升导致的价格调整,会通过市场的自动调节,最后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价位。而目前的驾考培训则是一个带有垄断和封闭性质的“伪市场”环境。

    之前,上海一些驾校曾接到严控本地和外地户籍学员比例的“限外令”后,就擅自对非沪籍学员涨价。这类貌似市场行为,其实都是“政策市”。日前又有南京市民因自考驾照被拒而状告车管所,上海则称正研究是否开放“自考”。(《福建日报》2月4日)

    这些都是“驾考合一”语境下的新闻。虽然无明确法律规定,但是绝大部分省市都是施行的“驾考合一”。不参加被严苛控制准入的各地驾校,你就拿不到驾驶证。虽然几年前深圳就有居民状告车管所,虽胜诉成为“自考第一人”,但也赢得惨烈。且无标本意义——车管所不提供车辆,要参加考试,只能自己出钱改装车辆。

    现在除了少数省份,有驾照的补考等可以自考外,其余仍然必须报名参加驾校。在这种毫无选择的情势下,学员和驾校,地位不可能平等,基本没有议价权,也没有多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在政府模糊定价的情况下,则为各驾校自主涨价,留下余地。

    对自考驾照,舆论尚未有共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支持自考,也不是支持降低考试要求,而是支持学员应有选择学车途径的权利。而对于新交规要求的,即便是自考,也必须严苛执行。只有驾考市场更为开放,学车途径更为多元,驾驶培训和驾考市场才能更趋于健康和正常。

分享到:
别让每一次坍塌事故都演化成公信危机
“小鬼子”的孬样由何而来
“自学”驾驶,何尝不可
“超载难治”的另一面是农民工回家难
关键是报道写给谁看
遏制公款吃喝最怕监管成道具
节约当从严格财政预算开始
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