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每一次远海训练都像是万里长征迈出了新的一步,这些稳健的脚步连接起来,透露出的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坚定决心。
从2007年以来,海军舰艇编队频繁突破第一岛链,赴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训练。过去的一年里,这种例行性训练达7次之多,而且训练课目都有极强的实战背景。
“没有蓝水海军,根本没有办法谈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问题。”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梁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
实际上,在官方的报告、文件中,很少使用“蓝水”、“深蓝”这样的通俗表述。一般认为,“蓝水海军”是指海军活动范围到达远洋,并具备遂行远海作战任务能力。人民海军成立之初装备落后,奉行“近岸防御”政策,因而被称为“黄水海军”。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海军的战略被确定为“近海防御”,《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涉及海军时说:“海军按照近海防御的战略要求,注重提高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
近年来,随着海军使命任务的拓展,有军事学者提出“远海防卫”战略,呼吁“近海防御”和“远海防卫”并重。
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在新近的一篇文章中说:“海军已从近海走向远海,即由‘黄水’走向‘蓝水’,由过去重点保护大陆海岸转变为保卫海上资源开发、海上运输线和国家的海外权益。”
“我们发展海军无意同美国搞竞赛,绝不向外洋称霸,只求保护自己300万平方公里海上专属区的资源安全、遏制台独势力并保障海上运输的战略通道。”他在文中解释说。
类似的说法在高层领导的讲话中也有体现。比如“海军是一个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在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中,海军的地位重要,使命光荣”。
海军的发展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作支撑,因此,它被称为“贵族军种”。梁芳说:“目前,国家对海军的投入已经居于三军首位。”
近些年来,海军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09年4月,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时,海军司令员吴胜利表示,人民海军已建设发展成为一支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部队、岸防部队和陆战部队五大兵种组成的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
海军舰艇的航迹也越来越远。2002年,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历时4个多月,航程3万多海里,实现了环球航行。去年,“郑和”号训练舰单舰完成了环球远航。
环球航行体现了人民海军的能力与自信,但在梁芳教授看来,它还不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战略起点。
她更看重的是,2008年中国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
截至目前,海军已经派出13批护航编队,共计34艘舰艇、1万多名官兵,完成500多批、5000多艘中外商船的护航任务。护航提升了中国海军的战略地位,锻炼了海军执行远海任务的能力。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母入列以及后来的歼-15舰载机顺利起降是又一个里程碑。“辽宁”舰服役填补了我国航空母舰的空白,并将有力地牵引中国海军战略转型。
“这两件事足以说明,我们的海军在走向远海。”梁芳说。
航空母舰入列、舰载机成功起降回应了国人对富国、强军的期待,“航母Style”风行一时就是明证。但无法否认的是,中国海军距离“蓝水海军”还有不小的差距。
“蓝水海军”的两个标准是海军运用范围能够达到远洋以及海军具备远海作战能力,“很明显,我们缺乏大型舰船。”梁芳说,“舰载飞机太少、信息化装备不足也制约着海军走向远海。”
国防大学教授李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航母是“蓝水海军”的重要标志,我国目前仅有一艘,而且离形成航母战斗群还比较远。
“目前,亚太各国正掀起新一轮潜艇采购潮,我们的反潜能力还不够强。”“长时间在海上执行任务,要求对弹药、油水等能够及时补给,我们还缺乏足够多的支援舰艇。”
海军正在努力缩小这些差距,李伟强调,“最重要的就是要让更多的舰艇前往远洋活动。现代战舰提高作战效能的唯一方法,就是在海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训练。”而如今,中国海军在远海的训练已经常态化。
在很多回顾海军发展历程的文章中,经常会提到海军成立之初一穷二白,司令员肖劲光坐渔船视察海防的故事,这段“耻辱”激励着一代代海军官兵。
“不管怎么说,海军的发展是很快的。”梁芳说,“它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