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2月1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半年免费办理维权案件千余件 涉案金额7000万元

河南驻京团工委:身边的农民工朋友怎样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2月19日   04 版)

    离2013年还剩两天的时候,来自河南的农民工刘秋革拿到了老板欠自己的工资。

    在庞大的讨薪大潮中,刘秋革和他的二十几个工友是幸运的。“老板先前说年底只支付70%的工资。”据刘秋革和工友们描述。这是他们不愿意接受的,他们希望拿到本该属于他们的工钱,高高兴兴回家过年。

    一个叫做北京市河南务工创业人员法律服务中心的维权机构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这个热线是他们在其他老乡那里听说的,“听说帮别的农民工打过官司”。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在这个中心的帮助下,经过取证、协调等程序,竟然在短短一周之后,他们就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工资。

    这个中心也是团河南省委驻京工作委员会的权益部,像刘秋革这样的维权案件,自这个部门成立以来,已经手了数千件。

    为农民工维权从艰难的“工地普法”开始

    “农民工队伍中,很多人没有在北京生活的经验,有些人在找工作时常常会被骗得团团转。当他们有了劳动纠纷时,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不知道该怎么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河南驻京团工委书记张留根说,帮助河南在京务工青年是当时成立权益部的初衷。

    说是一个部门,其实全职的劳动力只有一个。自从2009年河南省驻京团工委成立以来,律师郭清就一直是这个部门唯一的负责人。

    “我们希望为处在困境中的河南在京务工青年提供一点帮助。”郭清说。

    免费维权案件1035起、涉案金额达7000多万元,这是法律服务中心近半年来的“辉煌业绩”。但最初做这件事时,郭清说,可并不是那么容易。

    作为驻外团组织,最困难的是如何得到务工青年的认可,这是张留根和郭清都深有感触的。

    郭清最初的工作是从做普法宣传开始的。

    在郭清的印象里,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淡薄,很多时候正是这种淡薄,导致了后面的劳动纠纷。“很多人打工不签合同,没有劳动保障,甚至有时候都不知道给谁干的活儿,出现劳动纠纷了,都很难举证维权。”那个时候,郭清希望走到农民工中间去,“至少让他们懂得一些起码的法律知识。”

    不过,困难远比她想象的大。

    进工地做宣传时,在每一个陌生的工地,郭清几乎都会遭遇闭门羹。“给农民工普法,等于跟工头这一方站在对立的角度,他们肯定不欢迎。”上班时间进不去,郭清就在工地门口等着,等工人们下班出来吃饭的时候,把宣传单塞到他们手里,因为很多时候工头就在旁边盯着,她并不能待太长时间,只能见缝插针地聊上几句。

    即使是通过层层关系联系好了工头,顺利进入工地,开展一次光明正大的普法宣传,郭清有时候还是会面临尴尬。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在北京南四环的一个工地做的那次普法宣传。那个工地的工头是河南老乡,事先也联系好了,做普法宣传的时候还帮着把农民工召集在一起,让郭清给他们“上课”。可是郭清讲着讲着就发现不对劲了,那些为农民工维权的信息让工头当即就拉下了脸。

    最让郭清郁闷的还是农民工的不理解。“他们在没有碰到事情的时候,对普法这件事都会不以为然。”

    她记得有一次到废品收购的地方去做宣传,进到那些小胡同里,那些或在打麻将,或在聊天的农民工根本就不关注郭清的到来。当她把宣传单递到他们跟前的时候,他们个个都会不耐烦。

    “赶快走吧,我们忙着呢。”大多数人都会拿这样的话打发郭清,甚至还有的人拿过宣传单来,当着她的面就撕了。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找上门来

    尽管得到认可是艰难的,但经过不懈地努力,郭清和驻京团工委的名字还是慢慢地在打工者群体之间传递开来,时间长了,有些农民工主动找上门来。

    来自河南内黄县的陈刚就是主动找上门的求助者。

    这名招呼了几十个老乡一起在工地上忙活了大半年的包工头,遭遇“工资拿不到,老乡面前没法交代”的窘境。他和兄弟们曾经上访过,也曾试图通过和平谈判去解决问题,但最终都没能要回自己的工资。

    “当时80个农民工把北京通州区政府围住,希望政府能替他们给讨个说法。”郭清说,当她出现在这群农民工面前,操着家乡话告诉他们自己是来帮他们维权的,没几个人相信她。直到她跟工程方理论起来的时候,这些农民工才知道她真的是来帮助自己的。

    如今郭清已经帮他们走上了诉讼的道路,尽管经过5次开庭,还是没有结果,但郭清还是愿意为那些尚在等待的农民工努力坚持。

    这样的求助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她曾帮助过一位在工作中意外断指的农民工争取到了应得的补偿,也曾帮助几名务工青年争取到了公司的社保。

    很多时候,维权道路走得并不容易。郭清常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农民工调查、取证。“因为法律意识的薄弱,农民工一般处在被动地位。”

    去年的一个维权案件就曾让郭清费了好大的力气。“37个建筑农民工被拖欠19万元多的工资。”她说,这个案例不仅涉及人数多,涉及金额大,最关键的是根本找不到证据。

    “对方做得很完美,包工头找了黑社会,逼着农民工拿着钱拍照,然后让他们在空白纸上签字,做成工资的收据和劳动合同。最后在深夜,开着车把这些农民工拉到不同地方扔下。”这样棘手的事情到了郭清这里,通过坚持就劳动合同进行鉴定,与工程开发商的法务部门长时间协调,那些农民工最终拿回了自己的血汗钱。

    去年5月,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与河南省驻京团工委在原来权益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市河南务工创业人员法律服务中心,更多的人找到郭清,她在北三环的那间办公室常常挤满了来求助咨询的农民工。

    “每天接到的咨询电话都有十几个左右。”中心的志愿者姚飞负责日常的接访咨询。事实上,因为有太多农民工维权的事情需要做,郭清很早已经联系了一批法律工作者一起来推动这个事情,从最初只有3个志愿者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支10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

    郭清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为农民工维权这个工作中来,在将来,不仅为河南在京务工青年,也会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者提供法律援助。

本报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2月19日 04 版

敌意升级 日朝建交遥遥无期
埃及动荡持续 军方表态暂不干政
各国华侨华人喜庆蛇年新春
河南驻京团工委:身边的农民工朋友怎样越来越多
河南农民工“网上订票”
团情微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