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上海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家住浦东新区的江先生没有让自己的孩子穿校服上学,而浦东一些学校也通过短信平台、家长群等方式,通知家长让孩子停穿校服。
就在前一天,浦东新区教育(体育)局官方微博“@浦东教育体育”公布了21所分散采购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生产的学生服的学校名单,欧霞公司正是前几天被上海市质监部门曝光的生产含致癌物校服的公司。
江先生孩子所在的浦明师范附属小学并不在公布的21所学校名单内,但江先生依然不放心,“现在是抽查出来的,谁知道那些没被抽查到的校服是否安全”。江先生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中国青年报记者从一些家长提供的校服图片中发现,位于浦东新区的潼港小学、杨园中心小学、川沙实验小学、浦东新区实验小学的校服都贴有欧霞公司的标签“OUXIA”,这些学校都不在21所学校的名单内,另外还有一些学校的校服是“三无产品”,根本就没有标注生产厂家。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之前曾有媒体在欧霞公司采访时发现了一张写有几十所学校名称的名单,并联系了其中的江镇中学,但该校的负责人坚称从未购买过欧霞公司生产的产品。而在浦东新区教育局公布的21所采购欧霞公司“问题校服”的学校名单中却有江镇中学。
“问题校服”厂家三年被查处四次
2月7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2年上海市学生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在抽查的22批次学生服产品中,有6批次被判定为不合格,其中欧霞公司2012年7月生产的OUXIA摇粒绒冬装(规格型号:M160/84A,款号OX2012005),含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属于“质量问题严重”。质监部门表示,这是由于产品面料在染整过程中使用了含有该物质的染料造成的,这类染料含有偶氮基团,对人有可致癌性,且对人体的伤害不可逆。据悉,此案已被质监部门立案查处,这也是上海对学生服质量首次立案。
专家介绍,在一定条件下,含可分解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可分解还原出具有致癌性的20多种芳香胺类,这种染料在与人体长期接触的过程中,其有害成分易被皮肤吸收并在体内扩散,然后与人体正常新陈代谢过程中释放的物质混合起来,发生还原反应,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引起病变和诱发恶性肿瘤,易导致膀胱癌、输尿管癌、肾盂癌等恶性疾病。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位于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川周公路7253号,注册资本5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王龙珠。据《东方早报》报道,一名陆姓学生家长曾主动找到记者表示,欧霞公司的负责人王某是其以前在川沙实验小学的同事,而这位负责人的丈夫则是一所学校的中层干部。
2月17日深夜23时11分,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浦东发布”发布微博称,经核查相关情况,浦东质监部门负责人表示,欧霞公司2009年、2011年学生夏装被检出pH值超标,2012年二季度学生服夏装使用说明标签不合格,后经整改复查均已合格。也就是说,加上此次被查出含致癌物外,欧霞公司在三年里已经四次因生产“问题校服”被查处。
微博称:“2012年四季度,(上海)市质监部门抽查了五三中学向欧霞公司订购的50套摇粒绒学生演出服,演出服面料为红色摇粒绒,里料为白色摇粒绒,三条黑色镶边。抽样检查中,两套演出服的黑色镶边面料被检测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质监部门当即将剩余的48套摇粒绒学生演出服全部扣押。50套演出服均未出售。质监部门已经对此进行立案调查。”
此前欧霞公司负责人王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出示的一份由上海市质监局纤维检验所出具的检验报告上也显示,被检出有可致癌物的为一根宽1厘米的黑色布条。该负责人称,布条是从浙江绍兴进货,是缝在校服袖子上起美观作用的,而且这种布条是第一次加在衣服上,之前从未使用过。她亦坦言,按照通常流程,对原料供货商提供的布料,厂家需要进行检查,但由于该布条面积太小,此次没有进行事前检查就使用了。该负责人同时强调,该布条仅用在50件校服上作为样品,并未流入市场。
而针对此前pH值不合格的产品,王某则表示,公司将那批校服洗过后重新发货。pH值是物质酸碱程度的量化表示,服装也有其pH值,据悉,服装面料的酸碱度应在pH4.0-7.5之间。如果pH值不合格(一般是偏碱性),人穿着时就会感到不舒服,还会削弱皮肤对人体的保护作用,对人身健康造成伤害。
校服企业“黑名单”无处可寻
记者注意到,上海市质监局是在2月7日公布“问题校服”的,但直到2月16日上海电视台播出新闻后,才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上海市和浦东新区的教育部门都作出了回应,并通过微博公布了一些信息。
2月17日11时26分,上海市教委官方微博“上海教育”发布微博称,上海市教委将通过“上海教育督查短信平台”,把质监局的抽查结果告知上海市各学校,以提醒各校在校服采购过程中注意选购质量合格的产品。微博还要求“如遇不合格产品,学校应与生产厂家交涉,依法维护学生的权益。”
当天,上海市教委还发出“关于加强校服采购质量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区县教育局立即将本次抽检结果通报辖区内各中小学幼儿园,并要求各学校认真对照检查,绝不能采购已被抽检出不合格的校服产品。而对已采购不合格校服产品的,上海市教委则要求各区县教育局指导相关学校与提供不合格产品的企业进行交涉,依法维护学校及学生的合法权益。紧急通知还要求各区县教育局指导辖区内各学校加强校服采购质量监督和管理,认真选购符合国家和上海市安全生产标准的校服产品,保障学生校服质量。
而浦东新区教育局也要求21所曾采购欧霞公司校服的学校通过短信平台、家长群等方式,通知学生暂停穿着校服,并由教育局牵头送检涉事学生服;教育局相关人士同时透露,目前各方正在研究制定后续的处理措施,完善相关机制。
“为何总要出了事情,这些部门才采取措施?”浦东新区的一位家长不满地对记者说,他认为,校服的安全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机制保证学生穿到的校服是安全可靠的。
中国青年报记者查询了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官方网站,发现该局在2012年9月5日曾经公布过一次学生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在抽查的41批次产品中,不合格的有21批次。质监部门解释,这是因为在这次抽检中增加了标志标示项目,不少厂家未能及时执行这一标准,导致合格率降为48.7%,“如果排除这一不影响服装质量安全和穿着功能的检测项目,校服合格率为87.8%”。
记者也看到,在不合格的21批次产品中,有18批次是因为使用说明不合格,有1批次产品是因为甲醛含量超标,这是由上海天均服饰有限公司生产的学生服衬衫,而这家公司在最近的这次抽查中因为停产原因未抽到样品。
在2月7日上海市质监局公布的抽查结果中,除了欧霞公司外,上海飘欧服装厂的学生服被检出存在pH值超标,但由于“致癌物”比较受人关注,这家企业被忽视了。
根据上海市质监局提供的数据,上海市校服抽检合格率2008年为94.7%,2009年为80.8%,2010年为90.3%,2011年89.2%。官方的说法是“本市中小学生校服质量较为稳定,抽检合格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事实上,2012年质监部门就曾为校服质量问题通报过上海市教委,教育部门也曾要求各校建立校服质量的进货把关机制。据媒体公开报道,在抽检合格率大幅下降后,上海市质监局曾向上海市教委进行了通报,并建议其建立校服企业“黑名单”,作为学校订购校服时的参考,同时将不合格的产品和生产企业清除出市场。但截至“问题校服”事件爆发时,校服企业的“黑名单”仍无处可寻。
而记者也查询到,2011年4月27日,上海市教委就曾联合上海市质监局专门发文,要求加强中小学生校服质量监督管理,这份通知明确表示,“近年来,本市中小学校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均低于90%,卫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这份下发给各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教育局的通知明确提出,“市质量技监局负责组织开展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质量监督抽查和结果通报,市教委负责对本市中小学校服和学校(幼儿园)床上用品购置过程监管,督促各校(园)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的进货把关机制”。通知同时要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严把产品进货质量关。应选择质量保证体系健全、产品质量优良、企业信誉较好的合法企业作为产品供货企业”。
上海可能实施相对集中采购模式
按照现行采购流程,各区县教育部门一般不参与校服定制过程,由学校自主选择制作校服的生产企业;而主管部门对于校服的主要“把关”,则集中在校服的价格上。
资料显示,按照上海市物价局《关于本市2005学年学生服价格的复函》(沪价商[2005]6号)文件要求,校服价格由区物价部门在规定的最高标准下予以核定,其中高中学校自制校服的,每套不能超过250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自制校服的,每套不能超过150元,且价格需要进行申报。
据了解,服装产品并不列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质监部门介绍,能够生产服装的基本都能够生产校服。对于不合格校服的一般质量问题还是以企业整改为主,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时,则会移送相关部门进行查处。由于校服不像汽车、玩具等纳入国家强制召回的产品范围,目前只能要求企业自主召回。对于多次出现质量问题的校服生产企业,质监部门会依法督促企业完成整改,同时将相关情况通报教育部门。
至于学校选择哪一家企业来提供服装,质监部门表示,因校服生产没有准入的门槛,在选择企业方面,主要还是看需求方,谁向服装厂订货,谁来选择,并没有强制要求。
而欧霞公司负责人王某也表示,质监部门会要求厂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整改,抽检不合格结果也会通报属地教育部门,并由教育部门跟学校沟通。但是否继续与厂方合作,还是由学校来决定。
在浦东新区教育局公布的21所涉及问题校服的学校里,五三中学的负责人表示,是听别的学校介绍才选择欧霞公司的;民办育辛高级中学的负责人表示,是政教处决定的,也是附近的几所学校推荐的;孙桥中学的负责人表示,学校一直采购欧霞公司的校服,学校只是挑一下款式,摸一摸面料。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大多数校服都是由学校向不同厂家直接定制,也有一部分是通过中间商向厂家定制,生产校服的厂家则有大有小。业内人士还透露,学校有校服生产厂家的选择权,大多数校服的质量把关也是靠学校。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刘晓刚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服装行业生产经营等各方面成本均增长很快,在价格低廉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采取降低产品标准的手法应对。如果以中小学校服春夏装150元或冬装200元为价格标准的话,企业要想保持正常的利润率是十分困难的。
刘晓刚提出,可以采取听证会制度,适当调整目前较低的校服价格,保证生产厂家合法生产的积极性。刘晓刚建议,由政府牵头,在大学或其他相关部门成立多方参与的校服研究机构,对设计、生产及流通进行研究。同时,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质量检测、物价等部门,开展经常性联席检查。
据悉,针对“问题校服”事件暴露出的监管漏洞,上海市将研究建立针对校服的更严格的地方标准,同时研究实施相对集中采购模式、进行前置检验、建立校服供货厂家“黑名单”制度等5项监管措施。而浦东新区已将相关企业供货的21所学校的26444套校服全部暂停使用并送检,相关检测结果近期将对外公布。
本报上海2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