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称为“全世界最瘦的女人”。1.73米的身高,却只有27公斤的体重。高高的颧骨,深陷的眼窝,暗黄的皮肤包裹着嶙峋的骨头,四肢就像加长版的火柴棍。这一切,让很多看她照片的人不约而同地赋予她一个不雅的绰号:活骷髅。
这个名叫瓦莱丽娅·莱维汀的俄罗斯裔女人,被厌食症困扰已长达10余年之久。讽刺的是,当她决定走出来面对媒体,告诉人们厌食症如何毁了她的生活,她又在进行一场怎样绝望的战斗时,她骨瘦如柴的身体却成为年轻女孩竞相模仿的对象。
“我经常收到年轻女孩的邮件,希望能获知拥有‘骨感’身材的秘密。”这个40岁的女人无奈地说。
事实上,瓦莱丽娅只是全世界厌食症患者中的一个。据统计,厌食症发病率近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在西方国家青年女性中,患病率约为0.5%~1%,而这种病的长期病死率高达10%~20%,是精神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种。
英国反对进食障碍的慈善机构“Beat”的首席执行官苏珊·林伍德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尽管患者众多,该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患者人数并无确切统计,科学家至今也还没有找到其发病机理。
而在国内,根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去年发布的一项统计,在大城市的精神病专科医院,近10年平均年收治进食障碍住院患者较前10年增加3~5倍。
厌食症,正越来越成为青春少女的“流行病”。北京安定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韩海英告诉记者,有很多患者即便已经病入膏肓,仍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还觉得自己在追求美,而这正是厌食症的最凶险之处。
大多数女孩子在青春期都有厌食症的性格倾向
如今的瓦莱丽娅,被厌食症折磨得痛苦不堪。在她每天的食谱上,基本只有几块水果,外加一顿少量的正餐,里面有零星的肉和几根蔬菜。而对于很多其它食物,瓦莱丽娅的身体已经无法消化,因此不得不避免食用。
小时候,她并不是这个样子。在一张早年摄于海边的照片里,她穿着泳装,双手叉腰,胳膊和腿都肉肉的,圆鼓鼓的脸蛋上漾着微笑。
不过,在母亲眼里,幼时的瓦莱丽娅太胖了。特别是看到一些亲戚圆滚滚的肚子,妈妈生怕自己的女儿变得和他们一样。为了帮女儿保持体形,她要求瓦莱丽娅从小就少量进食,并定时称重。“我是她唯一的孩子,她想把我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瓦莱丽娅说。
和家人一起搬到美国芝加哥后,新的环境给她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一次足球比赛上,一个男生开玩笑说:“你知道咱们怎么才能赢吗?用瓦莱丽娅的大屁股堵住球门就可以啦!”听到这句恶毒的嘲讽,瓦莱丽娅觉得“自己的整个世界都要崩塌了”。
也正是这句玩笑话,更坚定了她减肥的决心。在她的食谱里,含有糖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统统被剔除。渐渐地,瓦莱丽娅陷入一个不能自拔的怪圈:只有看到自己体重轻了,身上的肉少了,心情才会好起来。
像瓦莱丽娅这样,很多女孩子患厌食症都是起因于减肥。韩海英告诉记者,大多数女孩子在青春期都有厌食症的性格倾向。
在韩海英看来,厌食症患者的自我评定往往比较低,甚至非常自卑,即便他/她在很多方面十分优秀。“她们所表现出来的是对饮食、对体重的专心,其实是想通过体重向别人展现自己多么美好。她觉得瘦了之后自己才会变得很美,周围的人才会更加关注她。”
韩海英在工作中也遇到过一些女孩子,甚至抱有“只有当瘦到极点之后,就怎么吃也胖不回来了”的想法,于是刻意地、使劲地控制饮食。“而实际上,这个极点并不存在,这只是一个认识误区。”韩海英说。
瓦莱丽娅也走上了一条减肥的不归路。23岁的时候,她已有可以穿下6码衣服的标准身材,而之前她通常要穿12码。但瓦莱丽娅并不想就此打住,她想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按照这个标准,她显然还不够瘦。
“我现在很脆弱,不管去哪里或者干什么,都得加倍小心”
瓦莱丽娅没想到的是,尽管在减肥的路上越走越远,有一天自己却被禁止继续跳舞。因为她那只有38公斤重的身体,在训练中很容易受伤。
她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随后的10年里,瓦莱丽娅换了30多个健康专家,但厌食症始终没有好转。体重最低时甚至只有23.6公斤,生命都危在旦夕。
“我现在很脆弱,不管去哪里或者干什么,都得加倍小心。”瓦莱丽娅说。为了预防身体被擦伤的危险,她不得不吃一些补品。哪里有可能跌倒摔伤,她更是唯恐避之不及。
即使这样,瓦莱丽娅从来没住过医院。她说找到了最好的“药方”,那就是不断地告诉自己“我会好起来的”。当感觉好点以后,身体也就开始恢复,渐渐想吃些东西。“但反过来不行,”瓦莱丽娅说,“要想强迫自己吃东西,让身体好起来,这个很难。”
韩海英介绍,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并不是真正的“厌食”,相反,有些患者甚至比普通人的食欲还旺盛,只是“他们会强力压制这种感觉”。
有些人会用行为克制自己,比如不去参加宴会,避免看到丰盛的美食。有些患者在看到美味菜肴后,会在别人面前掩饰说:“我不喜欢吃这些东西,我胃口不好。”而实际并非如此。
“有的患者每天吃的米饭要按粒数,青菜只能吃几根。”韩海英说。
在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李雪霓博士的病房里,仅2012年接收的厌食症患者就有100多人,这还不包括病房接收不了的男性患者。
如今,男性罹患厌食症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李雪霓所接诊的厌食症患者,男女比例大概是1:20。“就像女性重视自己的身材一样,不少男性也开始过度在意自己的体形。”苏珊·林伍德也提到,“男性厌食症患者人数日益剧增将会引发更大的问题,因为男性通常不会轻易向外界求助。”
李雪霓向记者提供了另一项数据,去年一项针对中国7个城市的大学生群体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进食障碍(包括厌食症和另外一种进食障碍疾病——贪食症)的比例大概在3%~6%。而上海的《青年报》援引相关专家的数据指出,中国约有30%~60%的青春期少女在节食减肥,其中约7%~12%是极端节食者,极易发展成厌食症。
“我不会教人怎么去死,因为这不是游戏”
如今的瓦莱丽娅,最大的梦想就是要个孩子。“我好想有个家,好想给它所有的爱。”这个40岁的女人说。
不过,即便是这样平凡的愿望,对瓦莱丽娅而言也绝非易事。
韩海英告诉记者,厌食症常常引起生理上的并发症,包括内脏器官的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这也是厌食症致死率比较高的重要原因。
2010年,法国厌食症模特伊莎贝尔·卡罗香消玉殒。这个曾拍摄裸照宣传对抗厌食症的名模说:“我想用我的痛苦传递一个信息,超瘦意味着危险,最终会导致死亡。”
韩海英表示,厌食症还会导致一些其它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强迫症或焦虑症等。她接触的有些患者,会定时吃饭,定时大小便,吃固定的食物,甚至吃几粒米、喝多少水、吃几根菜,都要精确衡量。这些刚开始可能是一种习惯,但时间长了,就变成一种必须的行为模式。患者或许知道不好,但是克制不了,不遵守这样的规律会让她感到极度的痛苦和恐慌。
有时候,严重的厌食症症状并未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厅一项名为“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自我维护技巧”的研究,许多厌食症患者并不承认自己有病,并拒绝接受治疗,死因多为饿死、自杀或电解质紊乱。
10年来一直处于单身状态的瓦莱丽娅也有些绝望。“如果连生活中最平常的事情都不能与人分享,不能一起去餐馆吃饭,不能一起享受生活,那恋爱从何谈起呢?”她说,“谁也不想被我这样悲惨不幸、郁郁寡欢的人牵绊着。”
像瓦莱丽娅一样悲惨的厌食症患者还有很多。在国内一些网站的小组或群里,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发帖分享自己得了厌食症之后的痛苦,但就在他们隔壁的组或群里,另外一些年轻人却在满怀希冀地讨论:如何才能得厌食症?
对瓦莱丽娅来说也是如此,在很多年轻女孩看来,她并不是一个重症患者,而是她们减肥成功的偶像。她的很多“粉丝”发来邮件,希望能够得到瓦莱丽娅拥有如此“骨感”身材的秘诀。
“我不会教人怎么去死,这不是游戏,也不是玩笑,而是生死攸关的事情。”瓦莱丽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