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3年02月2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禁补令”为何形同虚设?

——呼市教育主管部门下达升学指标被指为补课泛滥推波助澜

“新华视点”记者 汤计 张丽娜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2月22日   01 版)

    寒假即将结束,呼和浩特市一些中小学生的假期再次被夺走,年复一年的“第三学期”包袱奴役着他们。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层层下发“禁补令”,但补课恶风仍像沙尘暴一样疯狂。

    “小补初”“初补高”补课成各方圈钱利器

    “春节前补了三个星期课,现在到开学得一直补,补的是下学期的新课。”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学一位参加补课的女生说,“没有人关心我们愿不愿意补。老师说不补课就在家待着,下学期就别来学校报到了。”

    她所在班的同学几乎都在补课。她说:“老师嘱咐我们遇到像记者的人,千万别说在补课。”在士林学校参加补课的呼和浩特市电力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苗苗(化名)说,这个寒假每周补6天课,补课收费860元。补的都是高一年级的英语。

    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的一名学生透露,授课的老师都来自名校,讲的内容是下学期的。他说:“如果不来听课,下学期就跟不上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学校还设置了特殊的“补课诱惑”。一补课班的负责人声称:“报名前150名同学,在两次考试中排名前200名,可以获得培训班推荐参加当地最有名的初中入学考试资格。而且,补课时还操练这个学校老师出的押题练习。”社会上把这种补习班称之为“占坑班”,“占坑班”都是当地名校的教师在授课,补课机构与名校还有利益分成。

    “金钱腐蚀了良心!”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居民李先生气愤地说,有的老师课堂上不好好授业,专门把功夫用在课堂外,就是让学生在校园外参加他的补习班。凡是不去校外听他补课的,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被其羞辱,下了课你也别想找他问明白听不懂的课。为了孩子的学业,经济状况不好的家庭也得硬着头皮让孩子补。

    据记者调查,呼和浩特市的假期补课范围很广,名校在补,非名校在补,小学在补,初高中在补……寒假里一个孩子的补课费用得上千元。

    一位学生家长说,呼和浩特的大部分老师通过补课创收,教育主管部门不可能不知道,他们又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说:“我甚至怀疑整个教育系统在共同编织一个敛财网。”

    教育主管部门一边喊“禁补”一边下达入“名校”的升学指标

    “禁补令”照旧一个接着一个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在寒假前下发通知,寒假期间,严禁各中小学校组织集体补课、有偿补课。同时要求学校坚决制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和开办、推荐课外辅导班、在课外辅导班授课的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应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隐瞒不报的要追究学校主要领导责任。

    呼和浩特市教育局也下发通知,禁止辖区内的学校组织集体补课、有偿补课行为,隐瞒不报者要追究学校主要领导责任。

    禁令写在纸上,现实里落实得怎样呢?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风华园皮革厂小区门口,记者发现了5份寒假补课广告,补课的学校名称以及补课的教师的名字十分显眼。康大培训楼张贴的宣传语更醒目:寒假学主科,开学才有时间背小科。

    “光下发文件不去抓落实,红头文件也就是张纸。”一位学生家长说:“我说得再苛刻点,教育部门的禁补令实际就是一个逃避责任的盾。被媒体曝光了他们会说‘我们有禁补令’啊!”

    前不久,有地方媒体揭露呼和浩特市补课成风,采访了呼和浩特市教育局一个部门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回应说,我们不断重申的就是“禁止”,已经下了禁补令。

    呼和浩特市某中学校长坦言,教育部门给各中学下达的中考升“名校”指标,是导致补课泛滥的罪魁祸首。据了解,教育主管部门不仅给各学校下达中考升“名校”指标,还经常对学校老师搞课外“竞赛”,给学生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试题测验……学校为了达标,普遍推行“绩效考核”,考核的标杆就一个——分数。老师们为了班级分数不落后,就拼命留作业拼命补课。你补我也补,大家一起闯红灯。

    一位名校的初中老师说,教育局各种考核指标变着法地出,不补课成绩上不来,怎么拿奖金?怎么评职称?有不少学校为了“拼分数”,把课程表上的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劳技课都挤占了,课外还得挤占孩子们的假期。

    “通报批评”不好使 我行我素如何治

    春节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对部分违规寒假补课的学校进行了通报批评,呼和浩特市的十六中、铁一中、六中、二十九中、金马学校,包头市的一中、九中,赤峰市的红旗中学松山分校等榜上有名。教育厅要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有效整改措施,杜绝此类行为再度发生。

    但是,通报批评并不好使,你批评你的我补我的。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70多岁的老教师哈斯其木格说:“禁补文件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不痛不痒的‘通报批评’做给谁看的,又有谁惧怕?如果你来真格的,就摘掉违规补课的校长‘乌纱’,踢掉违规补课的教师‘饭碗’,有很多优秀的毕业生正找不到工作呢!”

    哈斯其木格多次给市长热线、人大文教委、教育局打电话,反映中小学生假期滥补课的问题。她说:“我的家就在某中学附近,我的邻居都把房子租给陪读的家长,家家户户的灯深夜一两点钟才闭。孩子们周一到周五白天在校学一天,夜里在家熬到深夜,周六日还得去补习班……真是要分不要命啊!”

    “基础教育重在教书育人,现在的学校只教书不育人。”内蒙古丰华中学一负责人说:“当下的教育考评机制已经严重异化,整个基础教育包括幼儿园都变成了考试机器,学校不像学校老师不像老师。分数至上的结果是补课占用了学生发展多种能力的时间,长此下去学生也不像学生了。”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21日电

分享到:
有形文字凝筑无形丰碑
奔走在广袤的大地上
主打信任牌 夫妻包子铺被热捧
有情有义有担当
农民工住保障房 好梦开始
“禁补令”为何形同虚设?
“最美保洁员”10年拾金不昧36万元
不曾停过一秒的生命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