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军医代四林交流到沈阳军区雷锋生前所在团,一见面,团领导就送他一份特殊礼物,一本《续写雷锋日记本》。此后,他与“雷锋团”的官兵一样,每天续写雷锋日记,以此激励自己争做雷锋传人。
50年来,一茬茬儿“雷锋团”官兵自发地续写着“雷锋日记”,他们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也写下了一曲崇德向善的颂歌。
服务社会有了新本领
“续写雷锋日记本”印刷精美,第一页印有雷锋参军后的首篇日记,第二页是雷锋生命中的最后一篇日记,官兵们接着雷锋最后一篇日记开始写。
翻开舟桥连一班班长于刚的日记,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2012年7月16日晚,连续暴雨使大火房水库洪水暴涨,夜里,大堤下面突然出现管涌。”
“如果不派人潜入水下找到漏点,及时封堵,水库随时可能有决坝垮塌的危险!”于刚说。
情况危急,于刚带领两名战士穿戴好潜水员装备,潜入浑浊的洪水中。凶猛的洪水翻滚着,水下暗流涌动,污浊的浪花拍击着堤坝,岸上人们的心一直揪着。
漫长的19分钟后,舟桥连的3个“蛙人”在水下5米深处,找到了管涌的准确位置,堵上了管涌。
“没有本事学不了雷锋。”于刚在日记中写道。为增加雷锋传人服务社会的新本领,“雷锋团”每年都请某特种大队的“蛙人”当教练,培养了一批像于刚这样艺高胆大的“蛙人”。
二营教导员奚春宝的日记里记录着这样一件事:去年7月初,他回老家探亲,听说一个军需仓库在建筑施工时发现地下有废旧炮弹,但制式航弹探测器探测深度浅,民用的金属探测器虽可深探,却又无人会操作。
奚春宝主动请缨。经团党委请示上级批准,让他带地爆分队的7名战士上阵。结果,仅用半天时间,就在6000多平方米范围内,探测出9个弹种82枚废旧弹药,彻底清除了深埋在施工场地下的废旧弹药。
有人好奇,一个政工干部,怎么会专业排爆?奚春宝憨憨一笑说:“没别的,就是工作之余,多练一招儿,多学一手。”
“既要做好人,更要做有本事的能人。”团党委提出。如今,“雷锋团”下士以上的士官,95%都实现了一专多能。服役5年以上的官兵,43%都掌握了一至两种服务社会的新本领。
这些新本领也推动了部队作战能力的提高,去年以来,该团98%以上的装备更新换代,仅仅一年多,就全部形成作战能力。
奉献爱心有了新理念
“一滴水虽然微不足道,但成千上万个一滴水就能汇聚起巨大的能量!”参加完连队的“一滴水”活动,舟桥连上士刘召章在日记中写道。
连队开展“一滴水”活动后,每当兜里有零钱,有时5角,有时1元,刘召章都习惯性地掏出来,投放到连队的“爱心箱”里。
去年中秋节,刘召章与连队官兵去驻地慰问。他花16元给孤儿院的一个小朋友买了个书包,又花12元给敬老院的一个孤寡老人买了一大包卫生纸。
28元做了两件好事,老人和孩子很开心,刘召章自己也很快乐。
在雷锋团,类似“一滴水”的活动还有不少,比如“大手拉小手”、“爱心‘1+1’”等。“力所能及学雷锋,是我们团学雷锋的新理念。”团政委吕新胜说。
刘召章说:“力所能及学雷锋,人人学得很轻松。”
在地爆连下士贾德建的日记里,记录着他的故事。去年7月13日,央视播出了“最美校长”陈万霞“上课当老师,下课当妈妈”,创办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的报道,贾德建看后非常感动。
思来想去,他决定为那些留守儿童做点事。贾德建找到这所小学的地址,买了5本《雷锋全集》,又从雷锋纪念馆要来200枚雷锋纪念像章,一同寄了过去。
在“雷锋团”官兵的日记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感人的故事。修理连士官荣鹏光,孩子生病花了3万多元。可得知身患白血病的女孩张雨晴缺少医药费时,他决定每月从工资中拿出50元,让小雨晴增加营养。
捐赠数额不多,但这是荣鹏光的心意,他说:“如果帮助别人成了自己的负担,那样的学雷锋也学不长。”
在“雷锋团”官兵的日记中,找不到规定捐款硬性指标的例子。这或许就是该团数十年学雷锋活动有声有色、经久不衰的奥秘所在。
播撒“火种”有了新领域
在“雷锋团”前任政委王洪刚的日记里,记录着他两进北京大学的故事。
2012年3月5日,听说北京大学同意与“雷锋团”建立学雷锋共建共育关系,还专门来函邀请团领导去北大签约,王洪刚兴奋得一夜没合眼。这一天的日记,他足足记了3页。
坐了10多个小时火车,第二天一早,王洪刚就推开了北大团委书记叶静漪办公室的门,他们签署了《关于建立学雷锋共建共育关系协议》。自此,“雷锋团”成为北京大学首个军队系统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令我终生难忘的是,时隔19天,我再次来到了北大!”王洪刚的日记中写道。这一天,他带着雷锋团先进事迹报告团一行9人,走进燕园,为北大师生作了专场报告。最后,还与师生代表就“常态化学雷锋活动的开展”这一话题展开了座谈。
2012年12月22日,“雷锋团”政委吕新胜带着“重走雷锋路”小分队,来到北京大学,向师生展出了流动雷锋纪念馆,并与北大师生学雷锋积极分子一同向农民工子弟学校贫困学生献爱心。
也是在2012年,北大师生代表三次走进“雷锋团”,在雷锋雕像前驻足、瞻仰,走进“雷锋班”座谈交流,并参观雷锋纪念馆,师生们以此为主题,写下130多篇博客文章。
在北大校园里,数十个学雷锋小组涌现出来,大学生们在校期间踊跃报名参加志愿活动,假期返乡后主动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农忙时节帮助老乡抢收庄稼。
“全社会涌动的学雷锋热潮,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作为雷锋的传人,我们要让这笔财富不断增值。”“雷锋团”团长蔡永革在日记本扉页上写下这段话。
去年11月初,“雷锋团”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建立了共建共育关系。前不久,应“雷锋团”的邀请,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组织武汉、上海、广州等分公司36名青年代表来到“雷锋团”,祭扫雷锋墓,参观雷锋纪念馆、雷锋班、雷锋铺,还围绕“传承雷锋精神、共话青春使命”主题与官兵进行座谈交流。
3天时间里,36名青年代表在“雷锋团”赠送给他们的《续写雷锋日记本》上写下了100多篇学雷锋日记。
“雷锋微博在互联网上开通了!”第25任雷锋班班长毕万昌在日记中记录。“雷锋”微博开通不足8个月,就拥有了160多万“粉丝”。这些“粉丝”还有一个昵称——“蜂蜜”。
在雷锋团蹲点调研后,某集团军政委刘念光感慨:“续写的是日记,更是精神;留下的是美德,更是希望。有形的文字凝铸起无形的丰碑,让真善美的灵魂成为人心所向。‘雷锋团’在传播雷锋精神方面,走在了全社会前列!”
本报北京2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