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羽联近日在官方网站公布了今年苏迪曼杯赛的报名信息。到2月21日报名截止时,共有32支代表队报名,延续了苏杯参赛队伍持续减少的衰退趋势。在32支代表队中,亚洲和欧洲的球队占了26支,这说明羽毛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形势愈发严峻。
作为男女混合团体赛事,苏迪曼杯赛的成绩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羽毛球运动的整体水平。苏杯比赛在1989年举行首届比赛后,参赛队的数量曾逐步增长,第一届比赛为28支,第二届比赛为35支,从第三届比赛开始,参赛队稳定在40支以上,其中,从1997年到2003年的4届比赛,参赛队数量达到了50支以上。但从2005年开始,苏杯比赛参赛队数量却呈下滑趋势,而今年又比去年少了一支参赛球队。
与苏迪曼杯参赛队伍持续减少相一致的,是中国队自2005年以来在该项比赛上实现的四连冠。由于国际羽坛再无第二支队伍能像中国队这样同时具备男女项目的强大团体优势,苏迪曼杯的冠军归属愈来愈失去悬念。
即使是像马来西亚、韩国和印尼这样的羽毛球强队,现在也只能在个别项目上与中国队竞争,难怪这些国家的羽毛球运动员有“苏杯已成鸡肋”的感慨。
2011年,记者在青岛采访第12届苏杯比赛时发现,除了几支强队之外,绝大多数参赛队都可以用“打酱油”来形容其参赛过程:早早地完成在各自小组的排名赛,既无多少观众喝彩,也鲜有媒体关注。但对于这些赛场上的“配角”而言,为参赛付出的代价却很大,因为他们的参赛经费主要靠自筹,羽毛球在其所在国家并不算普及,因此,拉到赞助很不容易,再加上国际羽联对“弱队”没有参赛补贴,非洲和拉美地区的很多球队,最终只能放弃参赛。
在2007年之前,欧洲国家对举办苏迪曼杯赛有着浓厚兴趣,但自2009年广州苏迪曼杯以后,三届苏迪曼杯比赛均在亚洲国家举行。其中,中国连续举办了两届。欧洲国家对举办苏杯失去了兴趣,因为丹麦、英国等老牌欧洲羽毛球强国均面临着人材断档,欧洲人已经很难再在羽毛球赛场上与亚洲选手抗衡。羽毛球在欧洲的影响力不断下滑,已经渐渐变成小众运动。
不久前,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投票表决,摔跤将被踢出2020年奥运会,当时一并被讨论的项目也包括羽毛球。尽管国际羽联一再强调羽毛球并无被踢出奥运的风险,但近几年,外界对羽毛球被奥运会扫地出门的担忧与日俱增,担忧的根源就在于羽毛球项目的全球普及迟滞不前甚至还倒退。苏杯参赛球队的不断缩减证明,外界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本报北京2月24日电
本报记者 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