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2月2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欧阳黔森:写作就是生命

本报记者 李玥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2月26日   06 版)

    微寄语

    知行合一,敢于当先,我心光明,自强不息。

    “我现在这个年纪,只要做梦,梦见的都是在野外的事。99%的梦都是在爬山、涉水、登高、远眺。”对于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来说,8年的地质队时光,沉积成回忆,化成他笔下的文字,直到现在依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文学作品。

    在欧阳黔森19岁参加地质工作之前,他是标准的“单边生”。“我另一边的脑筋就是没有的,数理化只能考到几分。”语文是他最好的科目,经常写出令老师拍手称道的作文,并在全校当做范文。欧阳黔森挚爱写满文字的那个世界,而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没有老师鼓励,他只能把这颗小小的种子埋在心中。

    在贵州山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每天工作16个小时,走100多公里路。最累的时候,在山坳上休息,坐下来不到5分钟,无意识地在胡子上摸一把,手指雪白,满是结晶的白色盐粒。

    那些曾经坐在山坳里仰望的高天流云、与淳朴山民相处的简单时光、险象环生的山野险境,都曾出现在欧阳黔森的文学作品中。2000年到2006年,正是欧阳黔森文学高产的时期,60%以上作品都与这8年的地质经历相关。

    白天跋山涉水,夜晚点灯写作。他在地质队虽然只是一名技术工人,却自恃“才能很高”。队长不满这个“口气很大”的小鬼,用“烧火棍”来形容他,却没想到这个“烧火棍”8年后成长为项目负责人。

    心里一直揣着文学梦想,做决定反而是即刻的事情。“有一天我起床,觉得我不能做烧火棍,烧火棍已经定型了,我还没定型。我热爱写作,是有天赋的,我的潜力很大,必须往这方面走。”欧阳黔森决定去贵州大学中文系进修,3年进修结束后,他重新找工作,从资源开发总公司的业务员做起,5个月后成为部门经理,1年后升任总经理,一干就是8年。36岁那年,他辞去总经理的职位,成为贵州省作协的专业作家。

    “小时候唱过一首歌,叫《时刻准备着》。无论为什么样的目标奋斗,都要时刻准备着。”1999年,他在《当代》发表的短篇小说《十八块地》开始了他的创作高潮。他先后在《当代》、《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刊物发表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及散文、诗歌共计400多万字,每天保持两万字的创作。他的代表作品集《味道》更是在短短3个月内连印3版,媒体评论他“激活了沉寂多年的贵州文坛”。 

    “在地质队练就了我时刻去战斗的精神,幽深山谷、悬崖峭壁、无人险境都经历过了。无论周围环境多么险恶,内在坚忍不拔的意志最为重要,等待厚积薄发的时刻。”在铁马金戈的红土地上生长,欧阳黔森从小就有英雄主义情结,他的小说,常与理想主义相逢。他了解他生长的地方,曾用双脚丈量每一寸土地,他创作的剧本,让观众读懂贵州。

    “写作就是生命”。对于欧阳黔森来说,写作如同吃饭、喝水、呼吸一样,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没有它我就没法活!”

分享到:
吴碧霞:勇于挑战难度
宋飞:保持青春状态
欧阳黔森:写作就是生命
基层是我们成长的沃土
浏阳河在发臭
人体器官捐献信息年内有望全国联网
青岛团组织“暖春行动”关爱外来务工青年
青铜峡4万学生完成“消防作业”
员工返厂
两岸同胞的血缘纽带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