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有别
有媒体报道,重庆市某小学的班主任刘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份特别的寒假作业:根据男女生各自的性别特点和兴趣偏好,作业中的阅读书目和体育锻炼项目完全不同。
刘老师说,班上的部分男孩言行举止有女性化趋势。现在几乎每次男孩子犯了错被叫到办公室后,开头语都是“不是我”,“以前的学生至少会先告诉你事情的来龙去脉,不会一开口就推卸责任。”相反,班上的女生却较为独立,男生常开玩笑说她们“又凶又恶”。
性别不同,男女承担的社会角色自然也有所差异。三年级的孩子可能还没有明确的性别意识,但从小帮助他们识别和体验男性角色中被赋予的勇敢、责任、担当,以及女性角色中的温婉、包容、细腻,其实是一种更重要的人格教育。
考试有惑
新学期伊始,摸底考试是个常规项目。
媒体报道,上海一些中小学的开学第一考,砸闷了不少学生。为了备战返校后的摸底考试,寒假最后一周变成了“复习周”。老师们的初衷很简单:考试不是“下马威”,而是希望尽快调整学生的“放假模式”,帮助他们进入新学期的学习状态。
开学初的摸底考试司空见惯,老师们“督促学生进入状态”的说法也无可非议。但是,除了“鞭策”之外,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达到同样效果?比如上海某校的尝试就值得借鉴——在开学第一天用“序言课”取代考试,向学生介绍本学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学科的历史故事。
用兴趣作引导,或许比不断施压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吧。
读书有道
有媒体报道,在河南郑州,不少“小书虫”趁假期涌进各大书店扎堆“蹭”书看。人流量增加,书店图书乱放、损坏的现象随之攀升。奇幻、科普、漫画类少儿读物最容易受到“攻击”,一些装订别致的书前后都有掉页现象,不少配送的辅助工具也被取走,附赠玩具的趣味拼图,拼图还在,但玩具却不翼而飞……
还有不少“蹭”书看的孩子身边放着已经打开的饮料、食物,有的甚至把食物直接放在自己不看的书上。直到书店工作人员提醒后,他们才将零食拿起,可过不了几分钟,又再次放回原位。
走进书店,而不是宅在家里,孩子们这种对知识的渴求值得鼓励。但有一点需要提醒,看书是学习,如何看书更是一种学习。
奖励有方
寒假归来,同学之间迫不及待交流的话题,除了各自的生活趣事之外,大多是关于春节礼物和寒假旅行的。媒体报道,有部分家长对此表示担忧:原本想用物质鼓励孩子学习,但孩子却变得越来越喜欢讲条件,这个奖励的度该如何把握?
专家表示,用物质鼓励孩子学习,虽然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如果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奖励方式也单纯依靠物质,最后可能会让孩子变得仅用物质衡量自身价值。
物质奖励还是情感肯定,其实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最重要的是,学习原是学生的本分,如果用成绩和老师、家长谈条件,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米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