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石油的扶贫字典中,“民生”二字重千钧。
在青海,为了改善当地百姓的住房、教育、医疗、道路、饮水、用气……默默付出的是一个个普通的石油人,而获益之地不止冷湖一处。
如果说冷湖镇饮水工程是一场来自集团总部的“及时雨”,那么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的扶贫就是“润物细无声”的绵绵春雨。中国石油扶贫援青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合力。
距冷湖257公里处的敦煌,是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的驻地。
这个公司很“抠”: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花土沟附近,它有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气田——3400多米的青海油田狮20井。石油工孔文雯形容这里“说话稍微快一点会喘半天,冬天外出巡井时,要工服里套棉服,鞋里放钢板。”在这个堪称全国油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是中国石油“零点一”精神的诞生地:在工作中努力节约一度电、一分钱、一滴油、一滴水。
“在俗语里,有人称中石油、中石化是‘两桶油’,以为石油是一桶一桶舀上来的,其实石油是靠着抽油机一勺、一勺地抽上来的,格外地来之不易。”青海油田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高淑民告诉记者,青海油田人特别珍惜每一滴油,“我们对油井口的哪怕0.1公斤油也不会放过,都要拿勺子捞,拿脸盆回收。”
但在扶贫援青、改善民生上,青海油田公司却不吝付出:哪里有民生之苦、哪里有民生之疾,扶贫的脚步就迈向哪里。
2012年,青海油田公司投入499.35万元资金,在青海、甘肃两省10个村镇的新农村建设上发力,被评为“全省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
翻开青海油田公司的扶贫地图,5个村镇已被重重地画上了标记:它们是海北州门源县孔家庄村、海西州乌兰县希里沟镇北庄村、海西州都兰县香日德镇下柴开村、海西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和乌图美仁乡。
在门源县孔家庄村,青海油田公司结合海北州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投入帮扶资金137.35万元,给全村355个农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并对孔家庄街道两侧所有商铺外墙面,进行了统一粉刷。
在乌兰县与都兰县,青海油田公司投入帮扶资金100万元,用于北庄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投入资金80万元,用于都兰县香日德镇下柴开村开展獭兔养殖厂房扩建、村主街道路亮化项目。青海油田公司还投入资金50万元,用于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和乌图美仁乡4个村开展村容村貌整治。
定点帮扶之外,“春雨”之丝也洒向青海省其他村镇。冬季,青海油田公司发动油田员工,为门源县东川镇的农牧民捐助衣服、棉服、棉被和文具、玩具等爱心物品共计1.55万多件。
近20年来,中国石油一直在探索“大扶贫”之路,从最初的仅有新疆5个县,发展到目前的8省区14个县,实施扶贫项目726项(次),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超过5.7亿元。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曾评价,中国石油自1994年参加定点扶贫工作以来,是承担定点扶贫任务数量最多、投入力度最大、扶贫效果最显著的中央企业之一。
如今在青海,两股雨露,汇成甘霖,润人心脾。
“能成为大扶贫中的一股细流,是每个石油人的骄傲。”青海油田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高淑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