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解放军总政组织部编著、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永远的丰碑·雷锋日记和雷锋故事集》一书,是一部将永恒的雷锋精神与当下的时代风尚完善结合的成功之作。
《永远的丰碑》一书令人熟悉又亲切,感慨又感动。熟悉又亲切,是因许多人是伴随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而成长起来的。感慨又感动,是因我国在社会转型期,必须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亟待追寻精神归宿,也需要在圆中国梦之时,把雷锋精神作为有力支撑。事实上,雷锋精神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它关乎当下社会的信仰缺失、信念匮乏,关乎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也关乎青年人的修养责任和社会担当。
《永远的丰碑》一书不仅内容吸引读者,更可贵的是,它还能将读者关注点引至书外更广大的思想与精神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书籍的社会功用,也真正实现了“由有限而无限”。
《永恒的丰碑》一书成功之处有三。
其一,深刻把握时代精神与雷锋精神的内在联系,并贯彻于作品本身,是《永恒的丰碑》成功的突破口。发生于雷锋身上的故事有很多,选择和呈现哪些故事,直接关系到该书的价值和对当下的影响力。该书在大量研读雷锋精神与时代精神交融的最新研究成果之后,做出了突破性表述——在保留“苦难的童年”、“好事做了一火车”、“风雨夜送母子”等耳熟能详的故事之外,首次编写披露了“优秀校外辅导员”、“温暖如家”、“三次百元捐款”、“与县委一班人合影”、“将军与士兵”等新故事。在对大众广泛认同的“钉子精神”等标志性概括基础上,将对英雄的新理解、新阐释予以充分表达。这样的创新与发展,自然会赢得更多读者。
其二,几十年的高度宣传已让雷锋形象定格于人们心中。如果没有对雷锋事迹本身的再挖掘,就不会更吸引读者。反之,如果对事迹表达掺入了演绎和想象,势必引来对其真实性的质疑。而如不关照和介入社会现实,又会丧失弘扬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永恒的雷锋》一书对时代特点的深刻把握,选择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当今中国,社会开放,价值观多元,英雄事迹必须通过自身魅力与说服力以实现“思想引导”之目的。换言之,弘扬雷锋精神必须基于雷锋事迹本身。该书本着对雷锋精神自身力量的把握,真实表现了作为普通人的雷锋“既有英雄性格又有普通人的个性特点”等底调,呈现了“兄妹情”、“一套时装的烦恼”、“特殊的入党经过”、“为入伍10个月的雷锋发表社论”等新故事。
其三,在教育他人时先受教育,在感动他人时先被感动,在传播高尚时先主动追求高尚——这是为英雄立传时的情感必然。据我所知,该书在编写过程中,实现了“书籍内外与英雄精神相通相融”。即,从“以手写”上升为“以心写”,变“讲述故事”为“内心情感升华”。该书编者用7个月的时间赴3省9市,召开了10个座谈会,采访36名相关人员,到了12个档案馆与纪念馆收集资料298件……收集并发掘了大量新史料和文稿。
有读者说:这是一本不看会后悔的书。我要说,“真实”,是弘扬英雄主义精神、弘扬高尚道德的生命。《永恒的丰碑》在“求真”、“求实”、“求是”的道路上踏地留痕。
公方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