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海淀区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区域文明程度为目标,坚持以惠民举措带动创建、以品牌活动推动创建、以长效机制保障创建。全区上下和衷共济、共创共建,形成了“举区域之力、聚万众之智,共创全国文明城区”的全民创建格局。区域管理文明、公共文明、文化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形成具有海淀特色的创建模式,为实现2014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立机制 搭建平台
创建合力高度凝聚
海淀区形成了“1+1+10+29”的创建工作指挥体系,统筹协调全区创建工作;建立了全区各级创建机构与区创建总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对接的工作机制,确保覆盖全区的创建工作指挥领导、联络协调、信息报送和档案管理“四大体系”有机运转。
学习考察全国文明城区先进工作经验,召开系列专题会议,完善档案材料培训,分解指标任务,梳理研究出重点、难点指标任务和解决方案,使海淀区创建工作有的放矢。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题调研、督导视察、建言献策,积极参与推动创建工作;全区1500人文明观察员队伍,倾听民声、反应民意、引导文明,做好城市的“啄木鸟”。目前,海淀区已经逐步形成了指挥部专项督导、人大政协监督、舆论媒体监督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综合监督检查机制,保障文明创建效果。
此外,驻区国家机关、部队、高校、大型企业“同创共建”工作平台的搭建,使海淀区形成广泛动员、多方参与的区域发展共建机制和全区“一盘棋”的创建合力。
以人为本 创建惠民
九大工程效果显著
在过去的一年里,海淀区重点推进未成年人领航、文化建设繁荣、城市管理提升、社会平安维稳、普惠民生推进等九大工程。
海淀区启动“学趣科学实验教育工程”,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优秀童谣创作传唱等主题活动;建成15个基层图书馆,开展“中关村金秋演出季”惠民演出80场;全力推进“平战一体化”工作模式,成功完成“7·21”应急抢险工作;开展北京市健康档案管理等10类4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11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菜篮子”建设,设立流动售菜车39辆、覆盖68个社区,实现564个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突出“以人为本、创建为民”这条主线,海淀区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第一目标,落实惠民利民理念,着力解决百姓实际问题,让百姓居住环境更美好、生活更加舒心便利。
海淀区还组织了“征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宣传口号、主题标识(LOGO)、吉祥物、主题歌曲”活动,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参与;组织了以“吟诗赏月扬传统文化、汇智聚力创文明城区”为主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区金秋联谊会、第三届文明市民学校艺术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示海淀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深入宣传 创新载体
创建氛围立体营造
以创建工作为抓手,海淀区大力强化舆论宣传报道,提升创建工作“知晓率”。以创建专报、创建简报为载体,并在《海淀宣传》、《海淀信息》(舆情快报)开设“文明观察”专栏,紧扣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主题,着力报道基层单位的创建工作,为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利用各级媒体加强创建工作的社会宣传,在“一报一刊两网”等区属媒体,以“专栏+专版(专题)+日常宣传”的模式进行广泛宣传;利用新闻传播规律,结合创建工作特点和亮点,着力提升中央、市级媒体对海淀创建工作的关注度;通过策划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以及各类活动,组织重点媒体集体采访、集中报道,扩大海淀文明创建工作的影响力,塑造海淀正面形象。
通过整合各类传播资源,海淀区着力强化区域统筹协调,营造创建宣传氛围。目前,首轮创建宣传氛围营造工作已经完成,通过利用主要路段的过街天桥悬挂文明创建标语横幅,通过户外广告牌、LED显示屏、工地围挡、宣传栏、文化墙等,营造海淀文明创建的浓厚氛围。
结合新形势,海淀区形成网络文明传播“1+9+N”工作模式,组建起一支具有海淀特色的上万人规模的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不断发挥网络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作用,充分营造全方位、多样化、立体式的创建氛围。
突出特色 发挥优势
打造海淀创建品牌
2012年,海淀区创建工作着力打造志愿服务、道德领域专项治理等具有海淀特色的创建品牌,推出了“一月一主题一品牌”活动。春运期间,文明引导员为过往旅客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寻人、劝阻不文明行为;遇有重大体育赛事,文明引导员在场馆开展文明观赛引导服务,宣传文明,展现志愿者风采。
在道德领域专项治理方面,海淀区筹办了第二届“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和表彰先进典型;开展《可信中关村公约》盟约签订活动,创新探索海淀诚信建设;针对窗口服务行业开展“创文明城区,建文明商场(超市、医院),争创服务之星”系列评选活动,并积极推动企业申报“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示范店”,营造社会诚信氛围。
伟大的事业令人鼓舞,宏伟的蓝图催人奋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的号角已经吹响。海淀区将进一步紧抓机遇,乘势而上,让广大群众进一步享受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成果和实惠,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本版撰文 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