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3月0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曹林说会

为什么享受了“红利”还要骂娘

曹林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3月06日   T01 版)

    从“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增加2.8平方米和5.5平方米”,到“过去5年GDP年均增9.3%”;从“居民收入增长连续5年超8%”,到“已实现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扶贫标准提到2300元”,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很务实。一个个如数家珍的数字,见证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见证着民众权利和福利保障的增长,体现着社会的进步,以看得见的方式阐释着人民分享着的改革红利。虽然有些人“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但客观地看,我们都是改革的受益者。

    绝大部分人从改革开放的蛋糕中切到了一块,是经济增长的受益者。即使作为最底层、最弱势的农民和农民工,也是实际上的受益者——社会保障得到了更广的覆盖,工资增长也扩展到了他们。既然如此,为何一种“无受益感的怨愤”却弥漫于社会中,尤其是在情绪化更加浓厚的互联网上,这种情绪更被放大。这就形成了一种貌似矛盾的现象:数字统计上明明普遍受益,从网络舆情看,却流行着普遍无受益感的情绪。

    问题出在哪里呢?

    首先可能是网络舆论传播的规律,好消息、好心情的传播是算术级数的,而坏消息、坏情绪的传播却是几何级数、爆炸式、传染病式的。受益的人,很少愿意公开表达自己的受益感,尤其在充满着仇富暴力的网络中,人们更愿意相信“闷声大发财”。而不满的人,更愿意通过倾诉和抱怨发泄情绪。于是“无受益感的怨愤”主导了互联网这个舆论场。加上非理性情绪的推波助澜,这种怨愤可能传染到每个人身上。而网络又是一个放大器,将人们的上述感觉无限放大并形成一种主导性的情绪。

    当然,更关键的问题出在分配不公上。多重不公的存在,让实际上的受益者也涌动着一种“相对被剥夺”的郁闷,总是觉得自己未能受益,甚至是受害者。很多代表委员都谈到了这一点,比如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说,是分配不公滋生着“钱包鼓了却心理还不平衡”。

    就拿养老金来说,企业职工这些年的养老金其实一直在增长,甚至连续涨了九次,涨的幅度也还算高——企业职工应该是受益者了?可一项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企业职工对增长都很不满。主导着人们受益感的,不仅在养老金简单的数字增长,而在于比较。养老金双轨制的存在,始终让企业职工感受着看得见的强烈不公。双轨制不废除,涨得再高,也很难有受益感。

    养老金双轨制只是中国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从教育、医疗到住房,福利上的双轨制和多轨制随处可见。每每提到社会福利增长,政府喜欢使用平均数字来彰显发展,可抽象的平均数字能说明什么呢?“被平均”常常成为人们表达自我拥有与平均数悬殊差异的自嘲。每每提到社会发展的时候,政府也习惯用现实与历史对比来凸显进步,可民众往往不会这样比较,而是会跟同事、邻居、同行甚至外国比。

    所以,相比数字的增长,人们也许更看重公平的增长。人们的受益感,也来自于公平的规则。还是回到养老金双轨制的问题,不公平的制度制造着普遍的受害者情绪,没有人觉得自己是受益者。与机关相比时,事业单位觉得不公平;与事业单位相比时,企业觉得不公平;与城里的职工比较时,无处养老的农民工当然有理由怨愤。不同地方的机关之间,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之间,比较中都会产生类似的感觉。一个公平的社会,肯定是一个怨愤较少的社会,因为即使是弊端,也是大家一起公平地承担。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明知道高考有那么多弊端,目前却还力挺高考的原因,是为了捍卫最底线的公平。

    应该读懂人们对公平的期待,确实,中国每个人至今都仍在分享着改革的红利,我们都是受益者,但赢得民心,还必须让人们“公平地受益”。

分享到:
空气好了,老百姓会觉得政府了不起
食品安全重在监管“无缝连接”
为什么享受了“红利”还要骂娘
房产税全面开征没有时间表
李肇星评价傅莹:非常优秀的外交官
图片新闻
扫一扫 看更多两会新闻
古井贡酒·年份原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