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上,全国政协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邵鸿讲起一件趣事。
2009年3月,政协开大会,很多委员都在写提案要“抑制经济过热”。到了5月,金融危机来了,工作重点变成了保增长,可那时正在办理的好几千件提案,“全都在说让经济冷下来”。邵鸿发现,那时并没什么人给出新的提案。而到了第二年的政协大会上,很多委员又开始写提案“要保增长”。
“其实,每年只有200多件提案是平时提的。”邵鸿告诉记者。
他还提供了另一个值得玩味的数据:政协60多年的提案里,十一届这五年的提案就占了总数的3成多。
“这两年提案很多,连续几年都是五六千份,但绝大部分都是在大会期间提的,委员习惯每年3月开政协例会那几天写提案。”
根据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条例,“提案可以在全体会议期间提出,也可以在会后提出。一年365天,天天都可以提的。”邵鸿说。
在提案工作报告里,能找到这样一组数据对比:2009年~2011年每年大会提案四五千件,平时提案不足300件。2009年大会提案是平时提案的16倍,2010年和2011年约为22倍。
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带来了一份与“履职日常化”有关的提案。白岩松说,在此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他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后来他反省,“媒体是不是也只是在这十天去衡量代表委员的履职行为?媒体关注过代表委员日常的履职行为吗?”
白岩松建议,所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每年的12月底、1月初,根据“自愿原则”在人大、政协以及其他公开网站上汇报自己的履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