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书。法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托克维尔(1805-1859)没有采用大量的史料堆积来讲述一个“历史故事”,同样也无意于介绍“法国大革命”的起始原因与具体进程。本书的影响如此深远其来有自。时至今日它依旧引起广泛的思考与讨论。
在托克维尔看来,从“多数人暴政”到迈向“民主”,“法国大革命”是旧制度长期演进的结果。甚至可以说,这场革命只是旧制度演化中的一个过程。同样,经历革命后所建立的新机制不过是旧有社会的“萌芽式发展”。骤然重构的制度内核会依然脆弱。
《旧制度与大革命》前言中写道:“这是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时代,尽管它有各种错误,人们将千秋万代地纪念它。而且在长时期内,它还将使所有想腐蚀或奴役别人的那类人不得安眠。”托氏大约想表达的是:尽管这个时代不尽完美,法国通过大革命的政治实践而践行民主自由,体现出为追求社会平等而不惜牺牲青春、个人利益,甚至于生命的改革勇气。而这种改革,恰恰是从革命前的“旧制度”中蜕变抽离出来的。
托克维尔力图探究“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尝试在社会与改革、历史与制度相结合的基础上,对1848年法国民主政治的历史原因进行一种追根溯源式的考察:从政治结构的角度讲,革命不是削弱了政府权力,而是极度加强了政府权力。“它在实质上是一场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作者强调,“它是对古老封建制遗迹的土崩瓦解,以便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托克维尔特别关注大革命诞生的“政治社会”结构。他发现,法国在中世纪整个社会的进步很不均衡。一些人被远远抛在时代后面,受到极不公正的对待。随之,贵族的势力逐步壮大起来,封建割据的态势尤为严重。紧接着,大革命爆发,此时的法国政治环境已经是一个制度衰弱的社会。但这种滞后并不意味着封建制度不再起作用,而仅仅是它的保护功能趋于萎缩,可它的束缚仍在。昔日贵族的权力随大革命而“被革命”,但仍旧占据着高官显爵,保留特权礼遇。他们对民众漠不关心,只是顽固地维护自身的封闭利益,进而加剧了社会不平等——这正是这个旧制度的顽疾。
可以看到,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各个阶层矛盾尖锐;大革命后的法国也长期处于动荡时期,无法解决社会矛盾。法国社会由“摧毁一切旧制度、崇尚自由的无政府状态”走向了新的专制,即,经历了雅各宾时代与拿破仑帝国。之后的法国命途坎坷,徘徊不前。
事实上,引发“法国大革命”最直接的原因之一,恐怕就是1787~1788年路易十六推行的改革政策。其时,由于政府的财政危机赤字空前,政府本身已丧失了以举债或征税等技术性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只得准备解决自身的“宪政缺位”。“法国大革命”为追求公正与平等,民众揭竿而起。然其践行民主政治道路的经验告诉人们:在理想秩序与现行体制存有落差时,需要保持理性,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与判断。更多时候,改革不仅需要胆大,更需审慎。
显然,对于托克维尔的论断理当保持理性和审慎的态度。人们要做的是:不机械地成为浩瀚历史的复述工具,也不轻易地沦为激昂愤恨的奴隶。正因为此,思想才得以跨越时代背景的沟壑,演进成深邃的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