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3月2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从“酒桌实用技巧班”到“当众讲话班”,教人“喝出生产力”,
“把话说得滴水不漏,把事办得天衣无缝”——

“成功学”培训班里的国情镜像

本报记者 李斐然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3月27日   09 版)

    得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哈尔滨人修伟良也跟着忙乎起来。那一天,他早早结束了酒局,在晚上10点半回到了家。虽然带着酒劲儿直犯困,这个52岁的中年人还是迅速在电脑里打开了国家领导人的演讲视频。

    “习近平讲话都要脱稿,李克强开发布会也能张口就谈,以后是个人就得学会当众讲话。”修伟良穿着黑色貂皮大衣,梳着油亮的大背头,一边往玻璃杯里倒酒一边说。

    他所开办的哈尔滨伟良人际沟通艺术学校,就是教人如何说话的。除了“当众讲话班”,这个婚礼司仪出身的校长还开设了“酒桌实用技巧班”。自称“社会大学教授”的修伟良解释说:“在中国,什么事都离不开酒局,有人清高嫌麻烦,但要办成事,还是得上酒桌。”

    除了广告语为“一次宴请,可以改变一生;一桌筵席,影响人生走向”的“酒桌课”,他还颇为贴心地开设了“好声音KTV班”、“硬笔书法班”、“趣味魔术班”,甚至还有教你与领导、老婆和睦相处的“人际沟通培训班”。这些学费1000元左右的课程只有一个宗旨——成功。

    这里吸引了不少渴望成功的人:小公务员在这里学习如何在上级面前说话不发抖,大老板来这里学习如何邀请官员吃饭,还有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这里学习如何在唱KTV时一鸣惊人。

    “你说你酒也没少喝,‘三高’也都上去了,就不能带点艺术,喝出点水平,喝出点生产力?”

    这所学校开在哈尔滨道里区一条路边摆着小吃摊的居民小巷里。附近的水果店拿出喇叭大声地宣传,“十元三斤,先到先得”,跟同样拿出喇叭吆喝“新鲜出炉,好吃不贵”的面包摊较着劲。

    3月24日下午5点半,修伟良正撸起袖子,用带有东北口音的普通话上课。

    “跟知识分子吃饭,千万别说脏话。”他大声交代着,“也别随便开玩笑,他们容易当真,真往心里去了你说你咋整?”

    这是“酒桌实用技巧班”的第一讲,教授内容是邀请他人喝酒,黑板上写着“百邀百到”的教学目标。20多个学员一边听着“课堂要点”,一边像小学生一样做笔记。

    就在这堂课之前,近40人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当众讲话”。班上年龄最小的学员只有十几岁,小姑娘戴着白色发箍,扎着高高的马尾,时不时埋头伏在桌前,用一支紫色卡通笔一笔一画地记笔记。

    下课之后,不少学员留下来接着学“喝酒”。他们大多30多岁,其中有身家过亿的商人,也有穿着高档套装的女销售,有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的音乐老师,也有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公务员。这些身份不同的人,都面临喝酒这个难题。

    一个做生意的学员说,10年前因为没跟领导喝好酒失去了晋升机会,只好下海经商。他听说,有人跟着修伟良学习“研究人的思维”、“喝酒”之后,就被选为区人大代表。

    他们最常提到的人生经验就是,“干得好没用,说得好才要紧,特别得喝得好”。这也是他们愿意花费1980元钱,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在每个周末来这里听两个小时课的原因。

    “好多人在酒桌上就会一句,‘啥也不说了,喝!’那是低水平的‘喝’。你说你酒也没少喝,‘三高’也都上去了,就不能酒桌说话带点艺术,喝出点水平,喝出点生产力?”修伟良说起话来像是主持晚会,声音洪亮且语调高亢。

    同样的激情也出现在“当众讲话班”。他首先会领着学员大声朗诵一首自己创作的小诗《热爱丢脸》:“只会干,不会说;该讲时,不敢讲;这才是真正的丢脸!我要在丢脸中,学会不丢脸!抓住每一次机会,把当众讲话当作过大年!”

    直到今天,当地一家粮油贸易集团董事长金义还能一字不拉地背诵这首诗。这个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的老总曾被邀请在省级会议上发言,结果他虽然花钱托人写了稿,一上台还是“变成瘪茄子”,“声音发抖腿打颤”。

    “有能力上台的人不少,上台会说话的人没几个。”修伟良分析说。他还记得一次主持当地招商局职员婚礼,局长被邀请上台致辞,却巴巴地站着说不出话来,“脸色都变成紫茄子色”。

    2005年,这个有着黑龙江“五大天王司仪”之称的人发现,婚礼司仪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就想到开一个关于演讲的培训班。在当地报纸娱乐版面大大小小的广告里,“口才沟通培训”的广告和治疗灰指甲、电动修脚器的广告排列在一起,挤在中缝里。

    他甚至把广告词印到自己的名片上:“您是否因不善脱稿讲话,而在公众场合脸红心跳、形象顿失、彻夜不眠,无法凝聚人心,找不到感召力量?面对媒体时,无法坦然自若、表达自如?如果您遭遇过以上尴尬,请快拨打电话。”

    “在中国,方桌上办不成的事,就得圆桌上办”

    第一次开课时,课堂冷清得只有一个学员。当司仪结交了不少人的修伟良只好打电话,从银行行长到机关干部,从企业老板到自家亲戚,生生拉来的“托儿”坐满教室。

    但修伟良坚信自己会赚钱。他常说,“在中国,方桌上办不成的事,就得圆桌上办”。他还发现,在一次大型运动会上,一位省级领导致欢迎辞,结果“两腿直打哆嗦,念稿念得上气不接下气”;他还说,“王岐山在北京开会,要求在座的人都脱稿讲话,结果有人离了稿子就舌头打结,讲不出话来”……

    为了让课程显得更专业,他还找来做了多年白酒销售的经理来上课,邀请当地报社记者做导师。在他的储物柜里,摆着两瓶酒和数十本书。既有《关系是喝出来的》,也有《酒局中的应酬潜规则》,从《中国式酒局》到《中国式宴请》一应俱全,里面很多内容成为他的讲课重点。背对着这些书,修伟良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读好书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不过,“酒桌课”最大的卖点还是“实战经验”。修伟良自称酒量小,因为每每只抿一小口被人戏称“修小抿”,但他几乎天天晚上都有酒局,“什么领导没喝过,什么场面没见过”!

    3月24日傍晚,他像个小品演员一样在讲台上演示。“你这一推门进酒局,就得对这个酒局有个判断。”他的眼珠子像溜溜球一样轱辘轱辘地转着,“领导喝到哪个阶段了,眼睛得机灵点,耳朵也得听着,都得观察研究。”

    然后,他开始讲授“哄领导喝酒的几套善意谎言案例”。他解释说:“领导主掌着你的生杀大权,你能不能分房子、能不能涨工资,全指望领导一句话,你不会跟领导喝酒说话成吗?”

    一个学员听话地在本子上记下了 “喝酒要点”:“领导让你喝,你才能去喝”;“领导敬你酒,你一定得干”;“先让领导相互敬,领导喝完你再敬”,他还特意记下来喝酒时候可以用的场面话,“公(恭)敬不如从敬(命)”。

    为了让学员在酒局上游刃有余,修伟良还开设“趣味魔术班”和“好声音KTV班”,以便在酒足饭饱后露一手。这些课程都以“快速有效”为主,不必识谱,也不用练声,只要拿出一首KTV里能点得到的《我只在乎你》,跟着老师一遍遍练习就行。

    “从妇产科大夫到火葬场主任,学员从生到死都有人照应”

    3月22日晚上6点半,上完理论课的学员们踩着地上化成水的黑泥和未化冻的白雪,来到“酒桌实战课”的课堂——一个闪烁着红色彩灯的海鲜饭店。

    20多名学员围在中央摆着鲜花的饭桌,像参加毕业典礼一样挺直腰坐着。他们看着一盘盘菜转来又转走,却不提起筷子夹菜,只是拿着雪花啤酒或是陈酿白酒往杯子里灌。按照规矩,他们得等待校长点名,依次起来致祝酒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我叫金义,来自黑龙江。这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62岁的金义起身发言。长得像个老干部的他常常在祝酒词里引用诗歌,每次都说个三五分钟,最后的结尾还会升调:“桌是圆的,菜是咸的,酒是满的,人是全的,大家要是不多喝一口,对不起我妹妹,给这顿饭花钱的!”

    在所有学员里,金义被认为是最刻苦的。他每天5点多就起床,背诵祝酒词。刚开始,他总把自己反锁在卫生间里,对着镜子反复练习,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老婆在门外边忧心忡忡地跟儿子商量,要他去跟踪着他爸爸。如今,他已经能在国家级农业会议酒宴上,自如地与各级领导谈笑风生了,还拉到了不少过亿的投资项目。

    如果没人拦着他,这样的场面话他一口气能背下来好几套——给孩子贺百天的、给老人祝寿礼的、给客人接风的、给新婚祝福的,就连跟老婆过个妇女节,他都有一套词。唯一的缺点是,他的讲话每次都必须从开头的“尊敬的各位领导”开始,不能打断,也不能从中摘取。

    喝到兴头上,由修伟良设计的“酒桌高潮仪式”开始——全体起立围在圆桌前,端着装满酒的玻璃杯撞击摆满剩菜的大转盘,在一个声音最响亮的学员的带领下,像军人喊口号一样倒数“一、二、三”,一起欢呼,“干!”

    这所开办了快8年的学校已经有4000多人毕业。修伟良把他们的联系方式一张张誊抄在A4白纸上,隔三差五地组织聚会。他把这种类似于校友会的活动叫做“人脉沙龙”。

    “在哈尔滨,想干什么事,只要我一句话,哪有办不成的事?坐飞机迟到我能让飞机等你半小时,坐火车卧铺我让列车长保证你随时买得上票。”修伟良指了指自己衣服上别的区政协委员徽章,“在我们学校,没有找不到的人。从妇产科大夫到火葬场主任,从生到死都有人照应。”

    不过,只有“成功人士”才能在“人脉沙龙”里成为领导。“我的‘酒桌班’班长得是厅级干部,‘当众讲话班’班长得是处级干部。”修伟良开玩笑地夸口。他随即宣布了尚未开课的下一学期班长——给这顿饭局提供白酒的酒厂领导。

    临近夜晚11点,学员穿上沾着烟酒味的外套,拎着新班长送的白酒,在哈尔滨零下10摄氏度的深夜道别。此前,他们还会抢着埋单,因为这也是修伟良教授的酒桌课的一部分。

    小巷终又归于安静,只有在贴着“办证”、“发票”、“刻章”小广告的楼梯口上, 这所培训学校“把话说得滴水不漏,把事办得天衣无缝”的广告被撕得半半拉拉。

分享到:
两起弃婴事件的强刺激能带来社会何种改变
家住“神五太空舱”
“成功学”培训班里的国情镜像
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