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好的朋友是谁?”我问妞子。
“你问的是哪种?是经常在一起的,交流最多的,还是最有默契的?”女儿的回答让我意外又惊喜。
来串门的朋友刚走。聊天的时候说到她刚上大二的女儿有点抑郁倾向。我很惊讶,那是个乖巧单纯的女孩,跟妞子在一起很有大姐姐的样儿。这一年多来,女孩总是失眠,觉得生活没意思,在别人面前的表现都是装出来的。从小到大仅有的两个好朋友都去了国外,身边没什么可交流的人。
朋友特别感慨,没想到通讯手段繁多的今天,女儿居然有交友问题,甚至严重影响了健康。这提醒了我,妞子正在读初中,到了渴望交朋友、应该多交朋友、尤其应该交好朋友的阶段了。
看着我不解的神情,妞子解释:“经常在一起的,是班上坐得离自己近的,一起去食堂吃饭,甚至一起上厕所;交流最多的,是很早就熟悉了的,比如小学时的同学,说说班上的八卦、自己的事情;至于最有默契的,是平时交流不多,但很多观点一致,一起做事配合得特好的那种人。”
看来我至少不用担心妞子交不到朋友了,人家已经把朋友分成了三个层次。我很清楚,作为家长,肯定关心孩子都交了些什么样的朋友,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但妞子这么大了,已经有了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家长只能多多交流,慢慢渗透。于是我换了个话题:“朋友是一面镜子,你怎么理解这个观点呢?”
“好朋友就应该很真诚很直率,能及时指出我的错误和缺点,帮助我改正。还有,我应该把好朋友当成一面镜子,可以学习他好的地方,从他身上得到鼓励和启发,同时,了解自己的差距,把他当成目标和榜样。”妞子琢磨了一下,从两个角度说了自己的理解。
“如果什么都照不出来呢?”我的问题让妞子一愣,然后迅速说:“那这样的朋友就不是好朋友。”
“我们会认识很多朋友,但交往下来就会逐渐分成普通朋友和好朋友,还有的会让你慢慢疏远,这都很正常,是一个自然的选择过程,来自你的选择,也来自对方的选择。朋友是相互的,你把朋友当镜子,朋友也会把你当镜子。”我希望能引导她想得更深一点。
“哦,我明白了,你希望朋友是你的镜子,你也得成为朋友的镜子,要时时想想自己是不是具备镜子的资格,是不是很真诚很磊落,很上进很值得别人学习,同时还要有指出别人不足的眼光和勇气。哎呀,要做到这些,还真不容易啊。”妞子做了个“压力山大”的手势。
“男生、女生在心理上存在着明显不同的特点,一般说来,男生坚强、勇敢,女生细心、温和。你们一起骑车出去活动,或者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发现,男生会当仁不让地冲到前面,保护和帮助女生,女生的安慰与体贴又会让男生更加有勇气。所以,异性之间的友谊,有着同性友谊所不具备的特点。”妞子参加了班里几个好朋友组成的自行车队,有时会在节假日相约骑车去香山、森林公园。路程不近,还经常会出一些意外,每次听她回来说起那些细节,我都觉得这样的活动对她各方面发展都是个锻炼。
“交朋友是容易的,交到好朋友就不那么容易了。”我告诉她,朋友有很多种,随着人生体验的不断丰富,都有可能会遇到。
现在的中学生课业负担太重,业余时间大部分都用在学习上,剩下点休息时间,不是宅在家里就是上网,连邻居都不怎么认识。妞子又比较内向,不太热衷于那些集体活动。我很担心她的朋友圈子太窄。
妞子想了想,回答我:“首先是认识,比如各种同学、亲戚,夏令营认识的,还有网友;然后是交往,看起来顺眼、比较合得来的,就会来往多,慢慢熟悉;还有就是维持,熟悉了以后经常来往,互相帮助什么的。”
“那你觉得对待朋友最重要的是什么?或者说,怎么能跟好朋友一直保持友谊?”
“真诚,还有靠谱。朋友托付的事情要做到,朋友的秘密一定要保守。”
我禁不住站起来抱了一下她,乐呵呵地说:“完全正确。根据你的答案,要多交朋友就要经常参加各种有意思的活动,很大方很开朗地待人,发现跟你投合的人,成为朋友后更是要真诚友爱,成为对方的一面镜子。回到前面的话题,关于朋友是一面镜子,我说一点我的体会。我记得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讲,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朋友,便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中国的古语也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想了解一个人时,也常常会把他的朋友圈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这个角度也证明了朋友是一面镜子,因为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对自己的生活行为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对学识、情操、品德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跟那些诚实的善良的高尚的优秀的人做朋友。”
“我懂了,你说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妞子接过我的话说,“妈妈,我对朋友是一面镜子又有了一点认识。我觉得,如果一个人主动去照镜子,肯定比镜子提醒他更自然更有效果。我的意思是,能让朋友通过你的言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最好,对待朋友,最好是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多夸人家。”
“你说的有道理,真诚不等于不讲究方式的直率。朋友之间,的确应该有更多的肯定和维护,但也不能太圆滑地一味回避问题。”我的话音刚落,妞子就跟了一句:“我觉得,石头磨掉了棱角也还是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