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铁板一块的户籍壁垒,如今在深圳出现松动迹象。家住深圳福田区的龚女士发现,根据深圳市教育局日前发出的《关于做好2013~2014学年度义务教育阶段新生招生工作的通知》,除了深圳户口外,是否拥有学区住房以及在学区租房的年限,是不是独生子女等事项也成了影响孩子入学的重要指标,并且被折算成具体分数进行统一排名。
“算一算,有没有户口,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龚女士说。
在这项被简称为“积分入学”的新政中,户口的重要性明显降低,“房产”的地位显著提升。在龚女士所在的福田区,小学入学进行的积分排名中,“无户口、有学区住房”的学龄儿童,比“有户口、租住学区住房”的学龄儿童平均积分高出10分左右。而在邻近的南山区,本区户口最高能折算成20分的积分,而相应的学区住房,最高却能折算50分。
户籍的铁板被撬动,这赢得了一些好评。一些网民在论坛上认为,拥有商品房比拥有户籍的市民更应该获得优先入学的资格,因为“有房就是家,而不是户口”。
在深圳都会城市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宏看来,深圳推行的积分入学政策,不再把具有深圳户口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指标,而是把学生家长对深圳经济发展建设所作的贡献作为依据。“这一政策进一步打破了横亘在户籍与学位之间的藩篱,具有积极的意义。”陈宏说。
不过,在另一些人看来,调整后的新政,对没有房产的本地市民来说带有歧视色彩。居住在南山区的刘先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去年拿到南山区集体户口的时候,曾经“长出了一口气”。按照他的理解,有了户口,孩子一定可以就读附近的公办学校,可现在,按照新出台的计分办法,他心里有点儿没底了。
“南山区户口可得20分,独生子女可得20分,父母就业情况可得10分,房子是去年租的可得2分,这样算下来总分只有52分。这个分数,显然拼不过那些有房子的。”他说。
另一些家长则言辞激烈地加以指责,认为“积分入学”新政有“嫌贫爱富”的嫌疑。
对此,南山区教育局面向媒体解释说,积分是入学录取次序的依据,不是入学的门槛。只要符合基本的入学条件,积分再低也会安排学位,符合条件的孩子未被申请的学校录取时,将按相对就近的原则分流到其它学校。
对于外来人口远远多于户籍人口、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深圳而言,本次“积分入学”的改革,只是政府多年来解决外来人口子女读书问题的尝试之一。
有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公办小学一年级新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六成以上。
对于本次的“积分入学”政策,深圳市教育局此前在《关于义务教育公办学校试行积分入学办法的指导意见》中解释说:“探索和试行积分入学办法,对落实阳光招生政策,规范招生行为,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均有重要的作用。”
长期关注本地基础教育的陈宏认为,对于深圳这样一个外来人口众多的城市来说,积分入学政策,不过是在现实条件下让公办学校学位申请更公开透明、更合理的一个办法而已。“积分入学”折射的仍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紧缺和不均衡。
本报深圳4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