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挥之不去的记忆,这些记忆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情感体验。在众多考试中,高考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具有“高考二世”之誉的考研,对身心放松后的青年人来说,是一场更严峻的考验。因为它比高考赋予了更具体、更高的期许,同时也意味着考不上要承受更大的内心失落。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压力与个体的成绩之间呈倒U型的曲线,适度的压力有利于一个人发挥出最佳水平。然而,考研带来的常常是过度的压力,人在承受过度压力的时候,身心都会有明显的反应。生理上经常体验到肌肉抽搐和紧张,全身感到疲惫休息后也难以恢复,免疫力下降等,心理上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体验,与人相处时缺乏自信等。
为了克服这种不良情绪,人们发展出五大压力管理的技巧:一,营养与饮食;二,休息与睡眠;三,运动与健身;四,健康休闲与娱乐;五,沟通与交流。前四种可以独立完成,第五种必须与人合作完成。而实践表明,第五种对减轻压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调查显示,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同伴总是第一选择。小学生在高年级就逐渐意识到同伴的作用,同伴影响力逐渐超越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对于青年人来说,同伴的价值更突出。
俗语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正是由于同伴压力的影响,许多人在进行选择和决策时,同伴就成了首要的“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从而表现出了较强的从众特征。当个人与参照群体能够保持一致,或者归属于某一个同伴群体,自己的“小我”依附于群体的“大我”,内心就会有强大的感觉,从而有效地对抗压力。电影《浪潮》里有个片段:同班同学一起在教室里踏步,同学们感到彼此之间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我”,满足了内心的安全需要和归属需要。
正如案例中的王薇一样,许多备战考研的大学生都希望找到同道中人。这其实就是有意无意地寻找一种减压策略。当我们孤单无助的时候,哪怕一个陌生人的出现,都会形成一定的心理安慰。走过夜路的人都有这种经验,如果发现路上有同行者,哪怕是离自己有些距离,都会让我们心里踏实一些。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将军惩罚犯人,让犯人选择一扇门进去。一扇门后面是老虎,另一扇门后面是什么,将军却讳莫如深。所有的犯人都选择了老虎门。将军某次喝醉,有人问另一扇门后是什么?将军大笑:其实什么也没有,进入那道门就可以获得自由。由此可见,我们宁愿确定自己受到老虎的伤害,也无法忍受不确定的折磨。
所以,如果考研路上没有友人陪伴,就像案例中的李岩那样,选一个假想敌缔结临时同盟,也不失为一种心理上的安抚。“一只环伺左右的老虎还是好事,时刻能提醒你别放松别泄气。”
美国作家汤姆·雷斯在《人生一定要有的八个朋友》一书中,列举了人生路上关键的八种朋友:推手、支柱、同好、伙伴、中介、开心果、开路者、导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可以从考研同盟军中很容易找到以上朋友。
寻找考研同盟军,除了有助于应对压力之外,还与同盟之间形成了一种“共命运”的感觉。人一旦能够在困难面前确认“我不是唯一的那个”,内心多少会安定下来。
当然,并不是人人都对考研同盟有所依赖。如果考研是不得已而为之,内在通常缺乏力量,就比较依赖外界的支撑;如果考研是自己内心坚定的目标,并且你很清楚考研的目的和意义,通常更能忍受孤独和短期的不确定性。
考研如此,人生也不例外。与人建立联结,不仅是天性使然,更是追求卓越的途径。毕竟,没有人可以独自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