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如有学术不端行为被曝光,经常伴随的声音是“内斗”或“阴谋论”。在德国,政治人物被翻出博士论文的老底儿,会不会也被视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是不是也会传出阴谋论?
在慕尼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樊昀观察到,德国确实有这样的声音,但这决不是主流的声音。“我跟很多人讨论过这个问题,包括我的导师,他们完全没谈到政治斗争这个方面,没有人说这是政治阴谋,或者这些人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德国人不会从政治阴谋论视角看问题,也很不愿意谈论阴谋论。”
“在中国处理这些问题不太透明,所以我们有很多阴谋论,出了事总是归结为‘内斗’或‘互掐’,甚至认为谁都不干净,谁出事谁倒霉。而德国社会透明度很高,出了事只会就事论事,他们不太喜欢谈论不确定的事情。”樊昀说。
樊昀也发现,出了学术不端问题,跟中国不一样的是,德国社会不会追究导师的责任。比如,古滕贝格的论文第二鉴定人是慕尼黑大学法学院欧洲法主任鲁道夫·施特莱恩茨教授,“我在慕尼黑大学法学院没有听到过任何关于要求他要对此事负责的言论,没有人、也没有新闻媒体指责这些抄袭者的导师,任何针对他们的非难我都没有看到。德国社会对教授很信任,如果学生出现抄袭,并不认为教授有过失。”
在樊昀看来,这是因为德国把博士学位攻读者看做是有自主能力的个体,他们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而教授无需对他们承担道德上的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