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4月1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自由谈

拒绝“标准件”做最好的自己

——重新理解教育目标(一)

杨东平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4月10日   02 版)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的方针,提出“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突出个性发展,是我国教育指导思想的重大进步。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建国以来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表达。然而,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教育理论界都对这一方针进行过讨论和反思,意识到其存在的问题。将这样一个人的发展的最高理想、终极目标作为指导学校日常工作的方针,它很容易走偏为要求学生门门优秀的“平均发展”,进而演变为对学生“求全责备”,忽视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平庸发展”,存在忽视因材施教的明显缺陷。对于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优秀的创造性人才的“钱学森之问”,这是否是教育内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新中国前三十年的人才培养,我们可以说受到政治挂帅、政治运动的影响和伤害;但是,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进入大学的一代,也已整体到达了退休年龄,仍然缺乏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不是可以令人反思的吗?显而易见,源自苏联模式的这种整齐划一、平均主义、无视个性的教学要求,可以培养出大批合乎规格的有用之才,却难以造就出真正出类拔萃的优异人才。

    也许,我们需要恢复常识,尊重常识。古往今来,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无不是个性突出,在某一方面有强烈的兴趣和优异的发展,而且往往是“偏科”的。用英语或奥数标准不可能选拔奥运冠军;同样,用求全责备、门门高分的标准,也难以造就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优秀人才。钱钟书、梁漱溟、吴晗这样数学不及格的文科天才,其实具有很大的普遍性;由于对全面发展方针的教条主义态度,使我们至今未能遵循常识去改变我们的评价和选拔标准。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这一情况并未改变,甚至还在恶化。近年来日益严酷的应试教育,对分数的片面追求,高度功利主义的导向,使教育进一步背离了人性、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无论在艺术界还是科技界,许多少年时获得国际大奖的“神童”在长大后“消失”了,而当年与他们同台竞技的国外少年有的已经成为大师。因为我们的许多“神童”和“高考状元”并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只是在家长、学校的“裹胁”下把竞赛、获奖作为考试加分的敲门砖,一旦自己能够选择时就放弃了操练多年的技艺,转向金融贸易等学科。更多的学生在高中毕业、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毕业时,仍没有形成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没有梦想,是一个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的“空心人”,于是只能随波逐流,追逐世俗的功利,考公务员等等。这是一种最普遍的教育失败,也是一种最大的教育浪费。

    今天,我们已经能够清晰地认识,与计划经济体制倾向于塑造整齐划一的“标准件”不同,市场经济、知识经济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世界各国无不把个性发展列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1989年《法国教育指导法》第一条规定:每个人所享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要得到保证,使个性得到发展,有利于个人进入社会和职业生活以及行使公民的权利。2003年3月,日本政府以“培养开拓二十一世纪具有宽阔胸怀和坚定信念的日本国民”为宗旨,提出今后教育将致力于五个目标的实现,居于首位的就是“培养以自我实现为目标的自立人才”。事实上,“个性发展”不仅是与市场经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标相契合的教育哲学,也是以人为本、面向每一个学生、鼓励人人成才的教学原理。近年来,如北京十一学校等校的许多教学改革,就是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的。

    有人会问,难道全面发展就不重要了,它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居于何种地位?我认为,中小学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教育,德、智、体、美、劳、群体合作等等无疑十分重要,我们现在不是重视过分了,而是远远不够,甚至将人格养成、音体美作为“副科”而可以不教。但是,这种综合素质作为个体发展必不可少的丰富营养和基础教养,它本身并不是最终目标。今天,我们可以大声地宣示:教育的真谛和真正目标,就是帮助人的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进而自我实现,“做最好的自己”。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目标,两者并不是对立的。这样理解“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是不是更为恰当呢?

分享到:
纠正冤案,检察官当冲锋陷阵
轻信轻疑的矛盾体背后是弥漫的轻浮
“照顾性安排干部”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请先开出第一张控烟罚单
拒绝“标准件”做最好的自己
香港会有企业为官员买车养车吗
别让大学成了特权的演练场
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