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阳光很好,虽然风有些大,但北京理工大学的大操场上还有不少同学在跑步锻炼。没有随队去武汉参加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的北理工足球俱乐部的10多名球员,则在内场的草地上慢跑。两年前学校花38万元换上的草皮,如今因为比赛频繁而变得坑坑洼洼,但这并不影响球员射门训练时的轻松与开心。
中甲联赛前4轮,除了遗憾地输掉京城德比外,北理工竟然取得了3场胜利,与广东日之泉和重庆力帆同积9分排名第六——北理工自2006年冲甲成功后从未在联赛中挤进前六名,上赛季30轮联赛只胜了8场。因此,这样的梦幻开局让北理工的球迷大喜过望。
“或许,最重要的原因是球队今年正式‘改制’了。以前我们也叫俱乐部,实际上就是挂靠在北京市大体协。本赛季,足协严格贯彻‘准入制’,我们专门去工商部门注册了公司。”北京理工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启孝告诉记者,“‘改制’就有新气象,往年都是开赛前两天外援才到位,这次我们在土耳其拉练时,3名外援就来球队参加合练了。”
前几个赛季,北理工吃够了没有好外援的苦头,本赛季3名乌拉圭外援的加盟,极大提高了球队的实力,“上个赛季,我的老乡(马丁·罗德里格)就在这里效力,他说,这是一支很特殊的球队,也是一支非常有理想的球队。”第一次来中国踢球的纳沙里奥对这支球队的未来充满信心,“以前,这支球队一直在为保级努力,这个赛季,我们决心帮助球队争取最好的成绩。”
“今年我们有几个主力队员毕业了,按说球队的实力会略有下降。但改制以后,外援和内援的引进确实给力。”北理工主教练袁微告诉记者。
不过,自信心的提升,部分得益于3名职业球员的“内援支持”——两名原重庆力帆的梯队球员毛遂自荐,另有一名湖南湘涛的球员在注册期截止前火线加盟——尽管俱乐部得到职业球员的帮助是大势所趋,但“学生军”的“学生”特色,已不再是他们征战中甲联赛的唯一标志。
“改制、引援都很好,成绩也漂亮,但实际上球队今年的赞助还没有解决,以前打一个赛季400万元就够了,现在可能需要800万元。其实,也有赞助商对我们感兴趣,不过提出的条件都是希望得到很大的人事权力,这一点,学校无论如何都不会答应。”刘启孝说,“我们球队最大的特色就是扎根学校,虽然这个赛季有职业球员来加盟,但我们还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比如,去年我们还考虑过把主场搬到海淀体育场,后来放弃这个计划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代表校园足球,就一定要把赛场放在学校里。”
老帅金志扬曾向记者描述过他很想看到的一个场面:低级别联赛中有一半球队来自大学校园,“只有校园足球真正发展起来了,中国足球才有收获,否则还是老样子。”但在北理工冲甲之后,有过乙级联赛决赛阶段比赛经历的三峡大学和山东大学均“功亏一篑”,至今为止,仍然只有北理工独行在这条“体教结合”的坎坷道路上,并不得不开始借助职业球员的力量来帮助球队摆脱年年身陷保级圈的尴尬。
因此,尽管北理工在中甲联赛积分榜上挤进中游,但这并不是“体教结合”的胜利。相反,这家新“学生军”俱乐部所面临的,还是漫长的赛季以及多线作战的考验,而这很有可能让他们在联赛中段遇到真正的挫折。
“上赛季开局还可以,但参加大学生联赛以后,队员的体能有点跟不上了,联赛一度6轮不胜,又是到最后才完成保级任务。”刘启孝说,“今年,我们除了参加中甲联赛和全国大学生联赛,还有足协杯的比赛,至少是三线作战,如果拿了全国(大学生)冠军,还要去打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就算是真正的职业队也要发愁。”
不愿放弃“职业”又不能放弃“专业”的北理工俱乐部,7个赛季的努力正在逐渐得到回报,但代价之大也不得不令人深思。
本报北京4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