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4月1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最美基层干部

拔掉穷根的“永久牌”书记

——记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栋材(上)

本报记者 李润文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4月12日   06 版)

    2010年9月,吴栋材全票当选,继续留任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他向村民承诺:“在建设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再带乡亲们一程。”

    迄今为止,78岁的吴栋材在永联村已经干了35年党委书记,全村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老书记”。

    “老书记”带来这样一个变化:把一个只有700人、人均收入60多元的全县最贫困的小村子,变成了人均收入28766元,在全国64万个村中经济排名第三、税收贡献第二、全面协调发展第一的万人大村,在全国创造出一个“共同富裕、城乡一体、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

    我要做“永久牌”,不做“飞鸽牌”

    1970年,沙洲县(张家港市的前身)在长江边围垦出810亩滩涂,从全县迁来近700人在这安家建队,这个县里最小、最穷的村子7年间换了6个工作组、4任支部书记,一度成为让全县最头疼的村子。

    1978年7月28日,42岁的吴栋材临危受命,跨村到永联村主持工作。这个从朝鲜战场退役下来的伤残军人以抓生产见长,也曾多次被割资本主义尾巴。

    初到永联村,社员们并不信任他,有人甚至说起了风凉话:“看,又来人了,肯定兔子尾巴长不了。”

    但第二天,吴栋材就在全体社员面前表态:“请大家放心,我要做‘永久牌’,不做‘飞鸽牌’”,我在这里至少干上10年,带领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他给大家鼓劲:“穷不会生根,富不会天生,我们虽然穷了点,但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丧失斗志,没有决心,只要我们肯努力,就没有拔不掉的穷根。”

    从此,吴栋材白天搞生产,晚上走家串户处理纠纷,回不了家,就睡在办公桌上,遇到下雨天漏雨,一晚上要挪好几个地方。让所有人都没想到是,吴栋材这个书记一干就是35年。

    吴栋材发现,村里三分之二的土地都是洼地,涝灾频发,庄稼根本长不好。为此,他提出了“挖洼地成塘养鱼,填高地成田种粮,夺取粮食副业双丰收”的发展规划。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发展副业风险很大,村里也曾挖过鱼塘,但被上级强行填掉了。

    1978年冬天,在吴栋材的坚持下,永联村打响了开挖鱼塘的大会战。吴栋材和村民一起挖土挑土。

    但是,天寒地冻,起早贪黑,高强度的劳动让一些村民开始懈怠退缩。顶着村里6万元的债务,吴栋材又筹借了5000元,搞了一个“土方补贴,工多有奖”的办法,激励大家工作。

    苦战40天,他们挖出了50亩鱼塘,填了30亩洼地,长江堤坝垫高了七八米。鱼塘当年就赢利8000元,社员每人分到了5斤鱼,粮食也大获丰收,社员第一次尝到了分钱的甜头。

    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吴栋材又力排众议,先后办起了水泥、浴缸、家具、镜片、玉石等七八个作坊式的小工厂,改变了村里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走上了以工富村的道路。

    建钢厂驶入致富快车道

    1984年,吴栋材看到了“农民盖楼房”商机,发现钢材紧俏,于是打算办一个轧钢厂。

    一没技术二没资金,村里好多人都反对这个项目。但吴栋材坚持“说了算,定了干”,他克服种种困难,找到镇供销社,双方合资,各出15万元办起了轧钢厂。

    轧钢厂投产第二年,净利润就达到了156万元,而其余小厂全年利润加起来不到30万元。经过市场调查后,吴栋材提出,砍掉所有小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轧钢厂。

    一石激起千层浪。吴栋材的这一决定遭到了村民、小厂负责人、上级领导等各方强烈反对,他们都认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农民办不好钢铁企业。

    乡党委书记先后三次找吴栋材谈话,县主管部门领导也多次劝导他。

    但是,吴栋材想好的事决不轻言放弃。开了近一个月的会,几十次谈心、交流,他最终获得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关闭其他小厂发展轧钢厂。

    之后,轧钢厂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1997年,轧钢厂已经成为全国排名第三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2002年,面对亚洲金融风暴的后期影响,吴栋材自筹资金十多亿元,用341天时间,打造出了一座百万吨炼钢厂,创造了中国冶金建设史上的新纪录。

    目前,轧钢厂已经发展成为新型工业化程度高的钢铁联合企业——永钢集团,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3位。

    2012年,永钢集团总销售收入380亿元,利税23亿元。

    吴栋材说:“永联成功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在用人机制上创新,搞‘五湖四海’借人才发财;二是在轧钢工艺和设备上创新。”

    为了吸纳人才,吴栋材曾“月下追韩信”,连夜追赶一位技术专家,把他请到了永钢,花300万元求来一个刚满30岁的青年才俊。

    坚持共建共享实现共同富裕

    当村集体企业做大后,企业转制问题迎面而来,到底是转给少数人,还是要兼顾大家的利益?

    吴栋材的做法是,坚持给村集体留下25%的股份,而他个人因此每年损失上亿元。

    吴栋材对干部们说,老百姓的土地都支持企业发展了,彻底转了,村民没有了收入,以后怎么办?

    “我不仅是企业的董事长,更是永联村的党委书记,要对村民负责,给他们一个交代,我再三考虑,决定把我的一半股份留给村里,也恳请各位支持我的决定。”在永钢集团大会上,吴栋材向各位干部深深鞠了一躬。

    看着董事长捐出了一半股份,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也都拿出了部分股份,为永联村保留了25%的股份。

    正是这25%的股份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值两亿多元资产,让永联村人过上了好日子。

    永联村在发展过程中,先后五次并村,从700多人的小村变成了万人大村。在并村过程中,许多老村民想不通,凭什么让外人来分享我们的成果,万一小马拉大车拉不动怎么办,多年的改革成果将毁于一旦。

    进了永联门,就是永联人。这是吴栋材一再坚持的一个原则。

    第一次并村时,30多个老村民联合起来堵住路口,向他抗议。吴栋材决定给每个村民发一万元现金,从此不分新老,共享村企发展成果。他同时反将一军,“如果你们不同意,我就不干了。”

    新老分歧就此消除。

    现在,永联村人每年都可获得土地流转金、精神文明奖、养老补助、助学金、奖学金、合作医疗补助、残疾人补助等11项福利,每个村民每年可获得6000元的福利待遇。

    为了带领村民发展致富,吴栋材还断了三个子女的仕途。

    1990年,为了发展轧钢厂,大儿子吴耀芳被他拉回了轧钢厂搞销售,放弃了镇供销社副主任的职务;1997年,在张家港市环保局工作的女儿吴惠英又被他拉回了村里办药厂,这个16岁就考上大学的女儿前途正好;2005年,在某王牌军任副师职干部的二儿子吴惠芳又被他拉回来搞新农村建设。吴惠芳感慨地说:“我离将军只有一步之遥,但我不后悔。”

    老书记经常教导子女:“官大小无所谓,关键是为百姓做多少事。”

    多年来,吴栋材一直强调一句话:“我做的是事业,不是家业。要让永钢完全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来运行,村委会也要用先进、科学的机制来保障,维护好村民和股民的根本利益。”

    本报南京4月11日电

    相关文章:

    一心为公才能成功

分享到:
上海:团代会新媒体元素凝聚会场内外青年
沪苏浙皖联防联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
天津蓟县“6·30”火灾事故责任人受处理
全国首家高级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庭成立
团山西省十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广东省纪委通报违反“八项规定”典型案件
北京园博会门票开始预售
拔掉穷根的“永久牌”书记
积累梦想 不畏挫折
牢记强军目标 献身强军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