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4月13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凤凰古城收取进城费广遭质疑

本报记者 王梦婕 实习生 谢宛霏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4月13日   03 版)

    沱江畔,吊脚楼……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古城,这座国人心中的“最美小城”近日成为舆论焦点。

    4月11日,古城一些商铺关门停业,以抗议一项政府新规——所有游客必须缴纳148元“进城费”才能入城,而就在两天前,游客逛古城是免费的,只有参观9个特定景点才需交费。

    4月初,上述新规甫一发布,即引来无数网民“吐槽”。截至记者发稿,凤凰县委宣传部称,11日的停业风波系“无证导游、拉客人员”组织、唆使。

    主干道多数商户关门

    4月10日起,凤凰古城正式启动“进城收费”模式。次日,一条微博立即引来众多网民瞩目:“凤凰古城‘一票制’第二天,商铺关门,农家船停工,反对强制性‘一票制’。”微博还附有多张照片。

    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照片显示,一条清明假期里人头攒动的凤凰古城商业街,如今,两侧的商户不少“闭门谢客”,游人稀少,冷清异常。在城北沱江码头边,却聚集了数百人,连码头通往泛舟处的游客通道,也被十几名男子占据。

    “大概从11日上午九十点钟,持续到下午三四点钟,古城主干道上多数商户都关了门。”最早发布这条微博的客栈经营者、网名“飞奔的泡菜”微博账号所有者刘雯(化名)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主要是农家船经营者抗议得严重,因为‘进城费’让他们的生活来源整个断掉了。”凤凰古城内一家工艺品店的左姓店主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商户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证实,当日,由于一些正常买票的游客想上古城公司的游船,但被开农家船的人阻止。

    11日晚间,凤凰县旅游局表示景区秩序已恢复正常。同时,县委宣传部提供的通稿表示,这场风波被定性为部分“以无证拉客牟利的野导游”因利益受损,邀约10余家歇业店主游行,“沿路要求正在营业的店铺关门停业”,并“围堵”北门码头的沱江泛舟售票处,抗议新规。

    “可能有‘野导游’纠集商户反对,但是大部分商户是自发的。”刘雯明确表示,“因为在凤凰古城里经商的大部分是本地人。我们多数是靠散客挣钱,‘进城费’一征,游人锐减,切断了我们的活路。”

    12日上午,几位商户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们已正常营业。“政府要求开业,但大家心里都特别气愤。”左姓店主说。

    “通票制引发部分民意反弹”

    清明假期前,凤凰县人民政府宣布:从4月10日起,将对现有的旅游服务管理体系实施调整,改“凭票进入景点”为“凭票进入景区”。今后游客需要购买148元的门票,方能进入凤凰古城内。此前,游客进入古城景区并不需要买票,仅在游览古城内的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等9大景点时,才需购买148元的套票。

    “别了,免费的凤凰。”新规一出,舆论哗然。部分公众慨叹自己的选择权被强行剥夺,即使只想在古城里吹吹风,也必须接受这种所费不菲的“捆绑搭售”。

    另一部分公众则趁机享受“最后的疯狂”。清明假期首日,据媒体统计,凤凰古城0.9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一口气涌入3.1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多了70%,“摩肩接踵”。

    据凤凰县官方解释,征收“进城费”是为了杜绝门票收入“跑漏”,并打击“野导游”,从而规范旅游市场。而且148元中,还纳入了之前需要单独购票的南华山神凤景区,属于“加量不加价”。

    但买账者并不多,“杭州西湖都免费了,凤凰却在‘圈地捞钱’,政府是在赤裸裸地与民争利!”“你在捆绑两个景区前,有没有问过我愿不愿意?”有部分公众甚至在微博上号召:“再也不去充满铜臭气的凤凰了”。

    在刘雯等人看来,更直接的利益受损者,是古城里几乎“全靠散客吃饭”的几千家本地商户。

    “凤凰古城是祖辈留给大家的,不是政府和董事长的。现在‘进城费’一征,跟团来的没减少,但散客量减少了30%~50%。”她告诉记者,古城内的农家船、客栈和工艺品店等,主要做学生和周边自驾游人群等“背包客”或“驴友”的生意,“因为团体客都有定点吃住的地方”。

    每年4月本是凤凰古城的旅游旺季,但据左姓工艺品店主证实:“散客也要交‘进城费’,一条巷子要设上两三个点,进来一趟要至少被询问三四遍。客源比往年减少了至少一半。”“以前城里客栈能满座八成。现在每天住宿的就三成。盘下一个店要花40~50万元,让我们成本都收不回来?”另一本客栈主反问。

    农家船户的利益损失似乎更加严重,“5年了,生意没那么差过”。一位船主向记者表示,古城开始收“进城费”后,进城便可以在北门码头处乘坐景区的船,农家船再也没有人光顾,两天入账仅数十元。

    4月12日,凤凰县旅游局官员称:通票制引发部分民意反弹,系居民和游客理念还没转变。

    “这就是说,尽管那么多人反对,还要搞?我们被彻底无视了。”刘雯叹息。

    收费前究竟是否举行过听证会

    凤凰县是一个高度依赖旅游业的小城。资料显示,沈从文笔下这个古色古香的凤凰古城,全县2012年接待游客能达690.49万人,旅游收入达53.01亿元,占到整个凤凰县GDP的67.5%。凤凰县地税局每年的税收也在增长,2011年过亿,2012年达到1.69亿。

    据凤凰县旅游局的解释,148元“进城费”里包含“两费一金”,即古城维护费、古城的资源保护费和古城的营销宣传费用。另据凤凰古城9个景点的投资经营商——凤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文智的说法,“进城费”中40%要流入政府。

    “现在整个凤凰人满为患,设施不堪重负,(可以)通过收费来调整这些人流。”叶文智曾向媒体表示,“再说一个旅游者来凤凰,给它带来了巨大的交通拥挤、生活污水处理压力,却不买门票,怎么说得过去?”

    “适当收一些维护费用,无可厚非,但为什么事先不征求大家的意见?一锤子就定出了个148元,也没有任何经济补偿?”在刘雯等众商户看来,凤凰县收取“进城费”无异于一种“三无”决策——无听证、无弹性、无补偿。

    中国青年报记者就上述质疑,联系凤凰县委宣传部请求回应,但截至记者发稿,并未接到回复。

    据媒体报道,批准凤凰古城收费的“依据”是一份编号为湘价函[2012]32号的文。内容为:省物价局根据《湖南省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实施办法》和国家发改委等八委部局《关于整顿和规范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的通知》精神,并经价格成本监审,作出批复:“规范后的凤凰古城风景名胜区门票包含游览参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东门城楼、虹桥艺术馆、沱江泛舟、崇德堂、万寿宫和古城博物馆等9个景点,普通票价为每人次148元。”

    尽管批文未明确“进城就要收148元”,但据该县旅游局任真君局长的说法,在官方理解中,“收费可以扩大到景区”。

    此外,据凤凰县旅游局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政府曾就“进城费”问题召开过3次听证会,得到各方支持。

    上述说法遭到了受访商户的一致否认。“一点儿消息也没有,我还是3月底从微博上知道的。”一位商户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古城内另一名商户也称:“他们没有举行过什么听证会,也没有跟我们商量过,就是一纸通告。”还有商户向媒体透露,一直听说要收费,但却无声无息。3月底就收到社区宣传单,具体的收费方法已经出来了。“那时候社区的人一直说有意见就表达,所有人都表达了,骂声一片,但4月10日还是照样实行(收费)。”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政策研究所胡抚生看来,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凤凰古城收取“进城费”是在走一条恶性循环之路:“旅游带来的直接门票收入被看得太重,餐饮、住宿、交通、文化娱乐和购物等服务业却发展不起来,长此以往,政府‘垄断’旅游资源就能坐地生财,只会导致门票越要越贵、服务越来越差。”

    “我理解政府在保护和发展之间很难取得平衡,但在开征‘进城费’之前,为什么不与本地居民充分沟通,给游客更多档位的价格选择,并予以利益受损严重的商户‘返还利税’等经济补偿呢?”胡抚生反问。

    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89.2%的网民认为景区门票太贵,“门票支出已经严重影响旅游热情”。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彦锋认为,景点门票上涨所需的听证会“在一些地方基本流于形式”,则是形成我国旅游市场“门票经济”的一大推手。

    “游客、当地百姓和旅游从业者,是征收‘进城费’的三个利益攸关方。政府如果无视他们的诉求,只能导致双输的结果。”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旅游经济学专家郭英之向中国青年报记者慨叹。

    就上述质疑,记者12日持续拨打任真君和叶文智的手机,但截至记者发稿,两人均未予接听。

    本报北京4月12日电

    相关文章:

    凤凰门票调整拷问政府“作为”

分享到:
自主招生培训:素质教育的异化之旅
江西高考报志愿启动人性化改革
凤凰古城收取进城费广遭质疑
凤凰门票调整拷问政府“作为”
家人平安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