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文凌)昆明东川小江流域因水污染造成周边群众灌溉用水安全引发各方关注,日前,东川区政府、环保部门向社会及公众致歉,并已将流域内45家企业中的34家进行停业整改。
一段时间以来,东川区拖布卡镇沿江的格勒村等村民,发现小江水呈白色,用江水浇地,庄稼长不好,产量低,容易病虫害。浇完水的地面上,会起一层白色的粉末。随着云南4年大旱,村民们开始逐渐断水,有人不得不挑小江水回去喝,但即使沉淀3天以上,做各种处理,水都有一股辛辣味。
4月1日,东川区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东川区小江水污染整治领导小组,省、市、区环境监察人员对汤丹片区45家选矿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
经查,被污染的河段全长25公里,该流域不作为饮用水,仅作为沿岸滩涂农业灌溉用水。该流域共有45家企业,现已经有34家停产整改,17家生产。其中有5家选矿企业存在私设暗管排污等违法行为,环境执法人员立即责令其拆除暗管及相关设施,现5家选矿企业已拆除暗管及相关设施,并在停电整改期。
东川地处滇东北,为昆明市最北端,西汉时期始设郡县,其后2000余年间多有变迁。建国后,1954年10月成立矿区人民政府,1958年4月设立地级东川市,1999年2月改设昆明市东川区。东川被誉为“天南铜都”,东汉以后为历代王朝提供铸币原料,鼎盛时期全国近70%的铸币原料来自于东川。新中国建立后,从“一五”到“九五”期间,东川生产精矿含铜50多万吨,贡献了价值60多亿的铜、金、银等有色金属,为新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铜冶文明在带给东川无尚荣光的同时,长期过度开发使东川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极度脆弱的贫困地区,随着资源的逐步枯竭,九十年代末期东川下岗失业率高达40.2%,城乡贫困面较大,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近年来东川区把生态修复、环境保护作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生态环境修复、淘汰落后产能、健全环保设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政府每年将财政可支配收入的3%作为环境治理的经费,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植树造林,企业投资近20亿元用于淘汰落后产能,完善环保设施。
为使选矿废水得到更好的治理,东川区委、区政府一是督促选矿企业快速建设尾矿库,截至目前,小江流域已建成18个尾矿库,现正在筹建两大尾矿库。
东川区副区长林华说:“通过小江水污染事件我们认识到,执法的思想再不提高,就无法堵住污染的源头;监管的力度再不加大,就无法避免违法的行为;工作的措施再不强硬,就无法杜绝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