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4月2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寻找历史的失踪者

本报记者 张黎姣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4月23日   09 版)

    图中红圈位置即当年的新盛泰皮鞋店 王喜麟提供

    在初三学生王喜麟的印象中,太姥姥是个顶讲究的人,家里收拾得干净利落,总是穿戴整齐,甚至在耄耋之年,她还涂指甲油。不过她们很少交谈,更别提了解太姥姥那曾经显赫一时的家庭。

    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的邹家村,在28岁的邹雪平眼中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子,从村东头走到西头只要六七分钟,因为比周围的村子小,所以外村人都叫他们“小邹家村人”。邹雪平这个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从来都没想到,这个村能比城里更有故事。

    “告诉大巴司机在47公里下。”当章梦奇回父亲的村子时,母亲总是这样嘱咐她。其实村子的名字是钓鱼台村,只是由省道拐向村子的岔路口有块里程碑,上面写着“47”,于是26岁的章梦奇以此为村子命名。她并不出生在这里,只偶尔来看看亲戚。自17岁到北京上大学,她与村子之间便划了一道清晰的界限。然而从2010年8月11日开始,她却踏上了自己的“47公里”的旅程。

    这是3个普通的年轻人,历史课可能并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程,但他们却以不同的方式被卷入历史,于是课本上那些名词有了生动的注解。

    村子与历史一样陌生

    与乡亲们不同的是,章梦奇几乎不会说方言,她曾经一度暗自为这个差异感到庆幸,“似乎可以撇清自己是个农民后代的嫌疑”。

    可是,在2010年,她却选择回到农村。这个决定与纪录片导演吴文光创立的“民间记忆计划”有关。

    吴文光于2005年开始运作“村民影像计划”,由“草根背景”的村民开始拍摄纪录片,记录自己的村子,“尝试用自己的声音说话”。2009年,一些年轻纪录片作者和学生受到启发返回自己的村子,拍摄、采访老人,主要内容集中于1959年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历史。2011年5月,“民间记忆计划”被正式定名,参与者把回村采访资料做成纪录片、舞台剧。

    对于三年自然灾害,章梦奇所知寥寥。历史对她来说是一本很机械的书,“我从来就分不清‘唐宋元明清’,还有那些年代和顺序”。但章梦奇曾听外婆说过一些往事,有一次外婆提到“信阳事件”,她追问了一句,外婆只答,是饿死人的事情,她没再追问,“怕外婆一讲起来就没玩没了”,并且,她从不觉得这些故事和自己有关联。而当她又一次走进村里,却发现于她而言,这个村子的现在和它50年前的“饥饿历史”一样陌生。

    “民间记忆计划”的另一个参与者邹雪平对这段历史亦知之甚少,她大学期间唯一读完的一本课外书是杨显惠的《定西孤儿院纪事》,对三年自然灾害的想象仅来自这部文学作品。

    “在草场地做活动谈到历史记忆的时候,我发现基本上‘80后’对1949年到1979年这30年间的历史只知道一些轮廓、名词,没有细节和内容。”这也是吴文光发起“民间记忆计划”的最初动因。

    意识到记忆断层的,不止吴文光一人。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的创办人李远江曾是一名中学历史教师,他认为历史教育有其问题:“精英史观让历史变得乏味,因为只会讲到王侯将相,与大众无关。应该让孩子们去了解前辈的历史,让他们转换视角去看普通人在历史中曾受到的挤压,如何面对,只有这样的历史才跟他们相关。”

    2011年,这项由中学生参与的写作大赛正式启动,李远江希望孩子们能寻找到大历史中的“失踪者”。 

    但在当下,却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做搜寻者。吴文光认为:“年轻人关于未来人生的规划和房子、存款关联在一起,这很正常,但是在这个时代里,它已经被夸大。因此,那些新的、另类的想法存活率极低。他们很难从主流环境中脱离。”

    好在,已经有人站出来追索那些鲜活的历史细节,这更接近真实。

    孩子们不愿意听的故事

    “他们很孤独,家里的孩子不愿意听他们的故事。”在采访中,“民间记忆计划”的参与者都说到同样一句话。

    在邹雪平的采访过程中,金奶奶给她留下深刻印象,这是村里唯一一位戴眼镜的老人。“我小时候总去金奶奶家,但上中学后,我见了她不会叫奶奶,甚至有时故意避开,忘了是什么原因,大概是忘了该怎么称呼她。”邹雪平是在2010年采访她时,才知道她的名字叫吕转改。采访前,金奶奶整理头巾,拍打衣服,待她坐定,开始对着一台乌黑的机器和邹雪平讲起自己的故事,这故事不时被她的叹气声和片刻的沉默打断。

    金奶奶的孩子饿死好几个,只剩一个儿子。有个孩子死时手里还攥着一点儿干粮。听到这儿时,邹雪平心里产生疑问,怎么拿着粮食还会饿死?为什么不把手里的粮食吃掉?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金奶奶继续讲述:“俺曾去外村要饭,在路上看到好多人倒在地上就不动弹了。上人家里要饭,一进门,眼泪就哗哗掉。看见人家在井上淘漏(洗)菜,就和人家说,大娘,给俺点菜吃。人家说俺这还是买的。她给了俺一点,俺就填在嘴里。要点儿萝卜、地瓜就装在口袋里,家里还有孩子呢。”就在那几年,金奶奶把眼睛哭坏了。

    至今,邹雪平已经回村5次,共采访了32个老人,她把自己拍摄的影像剪辑成一个纪录片,取名为《饥饿的村子》。

    刘顺芳是章梦奇第一个采访对象,她是当年村里为数不多的上过学的女人,小时候家里因为没有男孩而被人瞧不起,她的父亲为了改变家族的命运,不顾一切送她上学。说到这,她突然痛哭起来,让章梦奇不知所措,“我不知道这个采访会让她这么伤心”。

    章梦奇第一次从一个老人口中直接听到她从前的故事,和看电视读书的感觉完全不同。

    刘顺芳讲述的故事多与“偷吃”相关:“1959年还是没得吃,我从学校回来就帮爸爸放牛。有一天碰见一个姓刘的哑巴,他给我指一个屋里有吃的。我说那怎么吃得到?他就指他掏到的一个洞,洞里有花生。我跟他一放牛就去掏,维持生活。”末了被人发现,抓到了哑巴,还打了他,刘顺芳就再也不敢去了。她说:“那是逼的,没得办法,不是偷我活不到今天。”

    章梦奇记得,刘顺芳讲到这里时声音变高了,“说到偷,她没有一丝羞愧的表情”。

    2012年,因为要参加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王喜麟先后拜访了自己的太姥姥、三太舅姥爷、二舅姥爷,听他们讲述一段已尘封近一个世纪的故事。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解放前的老青岛,曾流传这样4句民谣。说的是当时在城里名声最响的4个老字号商铺。“其中,新盛泰的创始人就是我太姥姥的父亲胡秀章。当时争穿‘新盛泰’皮鞋是一种时尚。”王喜麟说。

    “1956年,国内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公私合营’进入高潮,‘新盛泰’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皮件店也未能摆脱得了合营的命运,被并入华东靴鞋皮件厂,走向公私合营。太姥姥的三弟失掉了父辈的事业,从店里的掌柜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店员。”王喜麟这些写道:“太姥姥家庭原本祥和安静的生活,也在这无法抗拒的洪流中顷刻间被冲垮了;而曾经是青岛市的名片之一的‘新盛泰’更是曲终人散,从此被历史掩埋。”

    “三太舅姥爷出生时正是家庭最繁盛之时,每每提到,他的眼中都闪出别样的光芒,除了讲给我听,还拿出了他一直用报纸包裹着、仔细收藏多年的文献给我参考。”而就在王喜麟访问后的第5天,三太舅姥爷因胃出血,紧急住进医院,“我没能有机会听他再给我讲几则从前的事儿”。

    刻着逝者名字的墓碑被立起

    留下历史资料固然重要,但在吴文光看来,怎样让纪录片和现实连接在一起更有价值。

    在第一年的采访结束后,“民间记忆计划”的参与者发现,尽管了解了当时的历史真实,但那些在历史中不可见的小人物的名字仍未被记起。于是,在第二次回访时,大家开始了另一项任务:统计各村在三年自然灾害中死去的人的名字,并为他们立碑。

    据邹雪平调查统计,当时,邹家村有36个村民因为饥饿死亡,岁数最大的75岁,最小的不足周岁。而在章梦奇调查的钓鱼台村中,共有14人在那一时期去世。

    刻着逝者名字的墓碑终于被立起,立碑的钱都是村民自己捐的,从1元到100元不等。邹雪平说:“几十年后,墓碑依然会站在这个空旷的田野间,就像根一样深深地埋在邹家村的土壤里面,一年年地繁衍下去。”

    除了立碑以慰死者外,邹雪平和章梦奇都有同样的感受:我们从老人口中知道了那些苦难的故事,实际上也揭开了他们的一道疮疤,这不公平,该如何回报他们?如何回报乡村?于是她们有了不同的计划。

    邹雪平在村里设立了老人基金,用于为孤寡老人购买生活用品;章梦奇则在村里建立了一个图书室,取名为“47公里书屋”,她觉得只要村民们愿意看,图书室就值得做。尽管这个图书室并没有专门的场地,只借用了村民邱家发家的一间屋子,尽管这个书屋目前仅有117本书。

    类似的计划正在增加,对此,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陈新认为:“当年轻人知道历史解释是如何形成的,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就会急剧增加,也容易被激发起社会责任感。当严肃的情感被激发,他们对社会的付出也将更积极。”

    积极回报社会的同时,参与者也面临着现实的压力。

    “我没有想到自己和村子里的老人走这么近,和这段有关饥饿的历史走这么近;但也没想到,我和父母、家人却走远了。”邹雪平在村里拍摄老人的事遭到了全家的反对。“我爸说挨饿的事是不能说的,是要犯错误的。我娘反对我的理由则是觉得我读了大学,不去找一个正经稳妥的工作,却做这种‘会犯错误’、又不挣钱的事。就连我上高中的弟弟也觉得我太不现实了。”在与家庭抗衡的过程中,邹雪平一度犹豫,但她还是想坚持:“尽管不挣钱,但我也不管家里要钱,我想趁现在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这种意义在哪儿,邹雪平也不能说得清,但她却记得过程中的感受。每次回村,她都去看金奶奶,娘俩有时说上几句话,有时沉默无语。邹雪平喜欢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坐着,因为她总害怕下次回村就再也见不到金奶奶,担心再也遇不上一段可见的历史。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草场地工作站提供

分享到:
寻找历史的失踪者
长着明星脸的综艺节目掉进恶俗陷阱
来,和中国一起拍电影
国博展出李自健油画展
喜玛拉雅美术馆新馆6月办展
学者寄望《天道——荀子传奇》关照现实
昆曲经典折子戏进北大
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设奖26城
麻辣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