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过《这个杀手不太冷》等影片的法国导演吕克·贝松,代表作有《甜蜜蜜》、《投名状》等影片的香港导演兼监制陈可辛,出演过《黑客帝国》等好莱坞大片、刚刚转行做导演的加拿大导演兼演员基努·里维斯,3位大导演4月21日一起现身在京举行的“中外电影合作论坛”。
作为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系列活动之一,该论坛还邀请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张宏森、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国际联席总裁保罗·哈尼曼等嘉宾,共同探讨在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的当下,中外电影的合作共赢之路。
张宏森介绍了中国电影近年来的几个进步。首先,生产电影的数量和种类都明显增多,2012年,中国生产影片893部;其次,银幕数量反映了电影市场的开阔,从10年前全国仅有1000多块银幕,到2012年底已有13118块;第三,电影票房从10年前不足10亿人民币,至去年已达170多亿,在今年第一季度,票房又收获近52.5亿。
张宏森说:“近年来合拍影片占中国电影总产量1/10,但在进入院线的电影中,合拍影片占到1/4。这个数字足以证明合拍影片在中国电影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电影的管理部门鼓励中外合拍,双方共享中国文化资源和不断扩展的市场空间。”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和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新加坡、比利时等7个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的电影合作协议,与韩国、西班牙、巴西等国家的电影合作协议也正在商谈中。
政府间合作拍电影,可以追溯到1958年中法合拍的《风筝》。法国导演吕克·贝松对于怎么合拍,简明扼要地说分两步走:“首先,要签好协议;第二,合拍就像婚姻一样,双方要真心诚意、有实质性的合作。”在本次论坛上,就有一部中法合拍影片《狼图腾》正式签约,讲的是中国上世纪60年代的故事。
内地与香港的合拍则更为密切。上世纪90年代,香港与内地合作,多半是为了内地的好山好水做背景,尤其是古装片。后来随着内地电影市场增长,而香港市场一再萎缩,用陈可辛的话说“今天有几个人感冒,票房就会不同”,于是香港电影人纷纷开始北上掘金。
陈可辛与内地的合作并不算早,但他的代表作《甜蜜蜜》,讲述的正是年轻人徘徊在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故事。2005年,陈可辛以《如果·爱》首次进入内地电影市场,之后或导演或监制,《投名状》、《十月围城》等大片连连。不过,陈可辛直言不可盲目追求大片。“很多导演被迫拍摄了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大片,这由很多原因造成,比如可能只有大片才能吸引观众去影院观看。”陈可辛说,“最近一两年开始有中小型电影的成功,这才是中国电影真正到了一个好时候。”
陈可辛的下一部合拍片《中国合伙人》不走大片路线,全部起用内地演员,影片背景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内地,而且回归到了他最为擅长的人文题材——有关青春和梦想。
合拍片如何才能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保罗·哈尼曼透露了福克斯的经验:“我们做的电影一般能在多种文化中引起共鸣,就是说全世界人民看了都会有想法。比如《阿凡达》的主题是拯救一个星球,而《少年派》实际也是一个拯救自己的故事。当然,如果加一些影星,产生的共鸣就更好了。”
张宏森透露,2012年,中国投资创作电影的国有和民营公司已经超过1200家,“外国的电影同行、合作者将能更方便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如此这般,政策、导演、市场、合作伙伴都有了,还等什么呢,和中国一起拍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