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总是很热闹,不管是讨论波士顿爆炸案中不幸遇难的中国留学生还是芦山地震,抑或别的事情,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很多人在争论时喜欢扣大帽子。不知道这是不是“文革”遗留下来的传统?“文革”期间流行“走资派”、“保皇派”、“反革命”,现在是几句话不和,就被对方扣上了“崇洋媚外”、“愤青”之类的帽子。
几天前的一个上午,我在家里看NBA的季后赛,球星们的篮球打得神乎其神,出来暖场的拉拉队也是活力四射,激情无限。看着看着我就想到了咱们的CBA联赛,先不论球技上的差距,即便是拉拉队也不如人家的好。中国很多女孩一味的追求瘦,还真不如人家拉拉队里面那些肌肉结实的女孩好看。想到这,我被自己吓了一跳:怎么我也开始觉得美国的什么都好? 我一向认为自己不是什么“崇美党”,但为何也会陷入“崇洋媚外”的“怪圈”?
崇洋媚外,百度词典的解释是崇拜西方一切……丧失民族自尊心。其中有一个例句是这么说的:你这样的崇洋媚外的嘴脸是要永远被中国人民所不齿!这可不是一般的大帽子,简直称得上是罪大恶极了。不过我疑惑的是,很多人为什么会崇洋媚外呢?
可能有这样三种原因:
一、确实是人家的好。比如NBA的拉拉队,编舞好,配乐好。这确实是个重要的原因,但是并不能解释一切“崇洋媚外”的现象,比如审美观的问题,东西方并非只有一个标准,但很多人还是对西方的格外推崇。
二、国人出于对现实的不满而导致对外国的向往。总觉得月亮是美国的圆,而中国的月亮总是被乌云或雾霾遮盖。比如大家谈到贫富差距的话题时,会觉得中国存在很多问题,进而想到美国怎么怎么好。其实很多人也不太了解美国的社会制度和具体情况,但就是觉得人家好。
三、出于对自己没有的事物的单纯向往。我们从小就生活在中国,对带有中国标签的事物又爱又恨。爱是因为我们对于中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恨是因为我们对这个国家的很多问题、缺点都很熟悉,希望有所改变。在爸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才是最完美的,而“别人家的孩子”再好,爸妈还是会最爱自己的孩子。因为这个原因而“崇洋媚外”的人,我理解,也很爱国,是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变得更好。
想到这里,我觉得“崇洋媚外”不一定就是什么大的错误,但这顶大帽子还是会让我“亚历山大”,因为,在一些人看来,“你这嘴脸要永远被中国人民所不齿”。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从小到大几乎一直在接受各种形式的爱国教育,按理说,不应该对祖国抱有那些“崇洋媚外”的想法,更不应该拥有脆弱的民族自尊心,以至于容不得别人说祖国的一点点不好,说了就是“崇洋媚外”,就“为人民所不齿”。其实这和谈恋爱的道理差不多,当你对你的伴侣有着足够的信心的时候,你会听信别人说你的男朋友(女朋友)的“坏话”么?有时候恰恰是因为感情十分脆弱,才会容不得别人说“坏话”。
爱国也是如此。爱国爱的是什么呢?我们爱的是这个国家的文化,是优良的传统,是祖先留下来的大好河山,是昆曲的千回百转,是京剧的唱念做打,是代表着五千年历史的一切。而不是那些细枝末节,不是那些贪官污吏,不是那些被扭曲的价值观,更不是钳制思想的狭隘的民族主义。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爱国,可是学校教育采取的方法未必都正确。孩子们本应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却被要求坐在教室里聆听政治老师的“照本宣科”;孩子们本应该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却只能在阳光的暴晒下听报告。我们是要爱国,可如果我们根本不知道国家到底好在哪里,回过头来,留在脑海里的只有空洞的“爱国”两字,这样的爱国情感能不脆弱吗?
这就好比谈恋爱,你可能很优秀,很帅,很有气质,但你偏偏不向女孩展示那些,只是整天给她发短信要求她:你要爱我,你要爱我,你必须要爱我。这女孩要能跟你谈恋爱那才是怪事。你既然很优秀,应该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她看,也许你有缺点,承认它也无妨,为什么就是说不得呢?
越是说不得,越是喜欢给别人扣崇洋媚外的大帽子,越是证明了爱国教育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