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4月3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程林祥:又是一次“回家”

本报记者 陈璇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4月30日   02 版)

    程林祥在本报报史长廊观看关于他在汶川地震期间背遇难儿子回家的报道《回家》。本报记者 陈剑摄

    这趟到北京,到海运仓2号,到中国青年报社,是43岁的程林祥出的最远一次门。

    从四川汶川县水磨镇连山坡村的家中出发,他是踏着3年多前新修的水泥路下山的。这条从家门口通往镇上的路,承载了程家人太多的悲欢离合——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程林祥和妻子背着大儿子程磊的遗体,沿着这条路,一步一步走回家;一年后,他的父亲在这条山路上出了车祸,摔下几百米的悬崖,也永远离开了这个家。

    如今,程林祥再次走在这条路上,心情已经不一样了。4月26日,他作为《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对象,被邀请“回家”,来到报社。

    这个朴实的农村男人,看到报栏里贴着的一整版冰点特稿《回家》,指着上面的照片,微笑着说:“你看,我那会儿看着比现在还要老。”

    程林祥一家的故事,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命运,曾经两次被记录在《中国青年报》版面上。第一次是记者写下的那篇打动人心的《回家》,另一次是“5·12”一周年后,记者再次来到程家,写下这家人修路、重建家园的经历。

    就在程林祥来北京的几天前,四川雅安遭遇强震。4月20日早上,他正在家门口修摩托车,突然感觉到地面晃动,他的二儿子程勇也被晃醒了。有过“5·12”的经历,程家人再次面对地震,已经“很淡定”。

    这次芦山地震对汶川影响不大,不过,他的岳母在地震发生时正在地里忙农活,从田埂上跌下来,摔断了肋骨。

    为了照看受伤的母亲,程林祥的妻子刘志珍变得更忙碌了。家里有个两岁多的娃娃要她照顾——这个曾在地震中失去爱子的女人,在2011年年初生下了第3个儿子。

    中年得子的程林祥给这个小生命起名为“程天乐”。“天乐”谐音“添乐”,就是给程家添加欢乐的意思。小天乐的出生,才真正让刘志珍从失子之痛中走出来。她忙着养育孩子,“没精力想那么多了”。

    不过,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尽管5年过去了,表面的平静还是无法治愈心里的伤口。如今,一提到“地震”,程林祥心里还是“很难受”。

    “真的忘不了。”他的手机里一直存着大儿子程磊的照片,他还把其中一张冲洗出来,“放得大大的”,挂在家里。

    程林祥有时会在梦里“见”到程磊。但在父亲去世后,这个丧子后又丧父的男人,梦到更多的是自己的父亲。

    2009年,在死亡两次降临程家之后,程林祥最大的心愿,就是修好那条回家的山路。如今,“回家”来到中国青年报社的他总是念叨:“报道对我们家最大的改变,就是修好了路。”

    在程林祥的父亲去世后十多天,当时广东佛山援建水磨镇工作组的人开着越野车上到连山坡村,看望程家夫妻。他们是在看到中青报的报道后,知道“大山深处还有这样伟大的父母”。在援建人员的帮助下,经过半年多时间,那条“走了千百年”的危险的泥巴山路,终于变成了水泥路。

    路修好后,程林祥的心里踏实了许多。之前他常做的那个噩梦——自己开着小四轮载着父亲翻下悬崖。这样的梦出现越来越少了。

    4月25日,程林祥出发去北京。早上,儿子程勇骑摩托车载他下山,花了20分钟就到了水磨镇。这条路,走起来已不再艰难。

    借着这次来中青报参加“第二届金牌读者授牌暨邀请报道对象回家”活动,程林祥了了一桩心愿:他终于来了一趟首都。这个在山村里呆了40多年的男人,很少出远门,“去汶川县城都很少”。在从首都机场到报社的路上,他不适应大城市拥挤的交通,晕车了。

    不过,当他走进海运仓2号的大院,一路的不适感很快就消失了。他开心地跟报社的人说:“林天宏和贺延光昨天在电话里说,明天要来看我呢。”这两位是当年写下他的故事和拍下他背儿子照片的记者。

    第二天下午,程林祥见到了他在中青报的老朋友。他们寒暄起来,聊着各自的近况。程林祥最爱说起的,是“3岁的小儿子”。

    对于这位在大地震后背着儿子遗体回家的父亲来说,来到海运仓2号——这个关注和记录他命运的地方,也是一次“回家”。

    相关文章:

    回家

分享到:
像一棵胡杨 咽下艰苦与寂寞
中国文联慰问演出在陇南举行
中国华电主题团日励志中国梦
中国海外青年志愿者文莱服务队
向芦山地震灾区捐款
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向芦山地震灾区捐款
第二届“合肥青年五四奖章”评出
《梅兰霓裳》五月中旬开演
辽宁下发七条禁令整顿过度医疗
芦山地震救灾的“中流砥柱”
程林祥:又是一次“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