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4月3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探索社会救助新模式 关爱行动重塑城市精神

深圳蝶变“爱心之城”

本报记者 武欣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4月30日   01 版)

    如果要给深圳贴上一个标签,许多人会想到“金钱与速度”。最早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这座城市,至今仍在延续经济发展的奇迹: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人均GDP、每平方公里产出遥遥领先国内其他地方。

    还有一组数据展现深圳的另一面: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有注册义工46万人,累计有223.6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达447.2吨,成功完成了13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约占全国的1/15。在首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评比中,深圳名列前茅,被评为“最慷慨城市”。

    如同当年的“敢闯敢试、创新开拓”一样,“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关爱精神已熔铸在深圳的城市品格之中,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曾被认为“人情冷漠、物欲横流”的深圳正蝶变成一座爱心之城。

    延续“地贫儿”生命的“燃料卡”

    这个变化,与一个持续十年的城市爱心之举息息相关。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是典型的“陌生人社会”,人们会因为陌生而淡漠与疏远吗?深圳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天南地北的人离开家乡来到这里,最懂得相互温暖的意义,陈泽康和“燃料卡”的故事就验证了这一点。

    4个月大的时候,陈泽康就被诊断为患有地中海贫血症,对于在深圳打工、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的陈泽康父母来说,每月数千元的治疗费让这个家庭生活的担子无比沉重。

    一度,小泽康走到了生命的边缘,由于三四个月才能输一次血,他的血红素只有5克多,而健康人是12克。小泽康的爸爸记得,“那时候,孩子像个大头娃娃,全身水肿,不能走路”。

    “地贫儿”陈欢的妈妈陆有群有一个账本,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了100多笔借款,“开始是借上万元,后来就几千元、几百元,甚至10元”。有一次她带孩子到医院输血,结果钱全用光了,不得不向医生借了10元回家。

    账本,记载了“地贫儿”生命的艰辛,对小泽康和陈欢来说,转机出现在2004年。

    2004年,首届深圳关爱行动温暖启航,由深圳市关爱办、深圳晚报社、深圳市红十字会等单位共同发起了“生命燃料”行动,为家庭困难的“地贫儿”募集输血、排铁的费用并向他们发放“燃料卡”。凭着这张卡,小泽康可以在一年里免费输血12次。

    一张张“地贫儿”渴望生命的照片,一篇篇反映“地贫儿”家庭困境的报道见诸报端后,震撼了深圳市民,“助燃”倡议迅速在深圳激起回响。10年来,“燃料行动”资助的“地贫儿”从最初的46个扩大到百余个,十几个孩子顺利读上了初中,两个顺利考上了大学,还有十几个“地贫儿”骨髓移植成功,彻底摆脱了病魔……

    “燃料行动”还直接助推了政府公共政策的完善,2007年深圳实施少儿医保后,地中海贫血症纳入了少儿医保住院保险,“地贫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从此大大减轻。

    作为深圳关爱行动的一个品牌项目,“燃料行动”只是深圳关爱行动的一个缩影。启动十年来,“关爱行动”共组织开展1.5万余项活动,培育出“募师支教”、“爱心小书桌”、“燃料卡”、“妈妈食堂”、“为爱奔跑”、“寻找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等众多品牌公益项目,吸引千万人次市民参与,募集善款超过26亿元。

    助人者最乐 行善者最美

    4月28日晚,深圳关爱行动十周年表彰晚会举办,掌声中,今年的“十佳爱心人物”走上舞台。

    在深圳,每年4月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感动深圳——关爱行动表彰晚会”,这既是对爱心典型的致敬,也是对观众心灵的洗礼。丛飞、郭春园、孙影、李传梅、承明、罗海岳……这一个个名字、他们的故事和精神,通过晚会的舞台让千家万户知晓、感动。

    “我没什么特殊,只不过坚持得久一些。”第六届感动深圳人物孙影的脸上总是带着谦逊的笑容。

    2006年8月,这个有着爽朗笑声的女孩辞去白领的工作,奔赴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鞍山小学支教。6年多的时间里,她十赴山区扶贫助学,把大部分时间留在贵州山里,向社会各界募集爱心善款400多万元,监管建设和筹建希望小学9所。

    2011年2月,她发起“爱心小书桌”行动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筹款购买小书桌。截至目前,已筹得善款100多万元,制作出1万余套课桌送往贵州、广西贫困山区。

    与孙影一同站在舞台上的罗海岳,是家庭条件优越的“深二代”。2007年暑期,20岁的罗海岳深入到川藏偏远山区考察,回来后创立了“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计划”,先后组织5次留学生助学支教活动,足迹遍布西藏、四川、青海、云南及湖南,一对一帮扶近400名贫困学生。

    罗海岳说:“公益和助人在我人生中不可或缺,我希望以一种喜欢的方式去做公益,每天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这些爱心人物的感召下,“助人者最乐,行善者最美”,正在成为深圳人的信念,越来越多的深圳人加入这支爱心大军中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起步,以实际行动响应着关爱行动的宗旨——“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

    在武汉大学教授佘双好看来,连续举办10年的关爱行动对深圳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财富观、发展观、价值观,塑造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探索社会救助新模式

    今年2月28日,90后的大男孩、深圳信息学院大三学生唐明明告别了深圳的亲友,踏上奔赴江西井冈山的支教征程。作为第十四批深圳“募师支教”行动的一名志愿者,这个在深圳长大的“特区新一代”,选择支教这样的特殊方式完成自己的学业实习。

    “募师支教”最初只是源自一个人的努力。深圳一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许凌峰是一名“老义工”。2005年秋天,他参加助学活动来到湖南塔山瑶乡,了解到因为偏远贫困没有教师愿意来这里教书,他萌生了念头,想帮助孩子们请几名爱心教师来学校支教。

    许凌峰的想法得到深圳商报社及关爱办公室的支持,从一个人的努力,到一个群体的努力,再到一座城市的努力,自2006年2月第一期启动以来,“募师支教”已先后举办14届,有978名支教志愿者从深圳出发,足迹遍及全国16个省、自治区,他们用青春和汗水、知识与爱心传承薪火,播种希望。

    在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看来,“募师支教”能够从民间的个人努力变为深圳的一个“城市行动”并慢慢从深圳走向全国,能够使得这么多企业、公众、志愿者参与进来,使这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受益,最关键的一点是,实现了政府、企业、媒体和社会组织、个人资源的整合,而且政府并没有对活动本身进行干预,在支持的同时,给予其足够的自由度与发展空间,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在昨晚举行的深圳关爱行动十周年纪念表彰晚会上,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说:“10年前,深圳人创立了‘关爱行动’这个品牌。因为有了这份关爱,我们不分天南地北,不分男女老少,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生生不息地传递着温暖与希望,也让深圳的社会更加和谐、民生更加幸福、城市更具魅力。”

    深圳市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表示,当这座城市与爱同行,当市民以德为邻,这座创造了速度、财富、传奇的城市,将以灿烂的微笑、温暖的臂膀、关爱的力量,赢得更为珍贵的尊重和敬仰,成为一座因为有爱而让人心向往之的城市。    

    本报深圳4月29日电

本报记者 武欣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4月30日 01 版

芦山地震救灾的“中流砥柱”
子弟兵救灾影像
重塑“劳动最光荣”的价值共识
深圳蝶变“爱心之城”
程林祥:又是一次“回家”
新疆巴楚县“4·23”严重
暴力恐怖犯罪案件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