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5月0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用青春诠释奉献之美

——记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马剑霞

本报记者 王烨捷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5月08日   01 版)

    17岁,憧憬的季节。城市里懵懂的少男少女一边忙着谈恋爱,一边备战高考;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马颈子区的漂亮女孩马剑霞却走进深山,到条件艰苦的大坪子乡中心校当了小学教师,月薪200多元。

    22岁,躁动的季节。大学生泡在图书馆、实验室,有人准备考研,有人拿到用人单位的录用协议,有人凭借优异的托福成绩申请出国;而乡村教师马剑霞被“提拔”为村小校长,在缺老师、缺经费、缺校舍的环境中,一人肩挑100余名山里娃的教育重担。

    27岁,绽放的季节。写字楼白领们身着名牌服饰,下班后商量着去哪个小资场所“Happy”一下;而村小校长马剑霞一身朴素的运动装,头戴一顶绣着单词“Super”的棒球帽,往返于平均坡度50度以上的山上学校和山下集市间的路上,采购新鲜蔬菜给全校师生改善伙食,时不时还会被石头绊到,摔上一跤。

    28岁,时髦的白领们开始为结婚生子、升职加薪做打算,一些人动辄花数千元购买高级护肤品以求美丽常驻;而此时,月薪已经涨到2000余元的马剑霞依然不施粉黛,没空儿谈恋爱,在一段网络视频中翻山越岭、笑容灿烂的她被网友评为“最美乡村女教师”。

    10年的青春,马剑霞划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她的青春被用来诠释一种繁华世界中人们几乎遗忘的、独特的美——奉献之美。

    在偏远山区坚守了10年的外乡人

    大坪子乡是雷波县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地区,从县城到乡里,只有一条两尺宽的羊肠小道依山盘旋而上,9公里多的路程坐车约需一个半小时,而要到位于山梁上的大坪子乡中心校,唯一的办法就是徒步。

    在这条路上,马剑霞摔过很多次。她每周下一次山,到集市买一次菜,吃一周。

    由于条件太艰苦,这所学校留不住人。从2007年马剑霞被任命为校长开始,这里先后来过20多名教师,最后都出于各种原因“调离”了,唯有马剑霞,坚守至今。

    她的宿舍门前,隔三差五就会见到草纸包着的核桃、塑料袋装着的玉米棒,这些是学生家长表达感谢的礼物。即使是一瓶城里超市随处可见的“营养快线”,也能让这个彝族姑娘的大眼睛里噙满泪水。

    外人可能体会不到,一瓶罐装饮料在大坪子乡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件奢侈品。“上山没有路,所有东西都是自己从山下一点一点背上来的。”马剑霞说,爬一次山慢则五六个小时,快则三四个小时。

    为了对得住孩子和家长的这份“心意”,马剑霞选择了坚守,“舍不得孩子们。”

    45岁的大坪子乡党委书记安金波是土生土长的大坪子乡人,10年来,他眼看着一个又一个老师离开大坪子乡,唯独马剑霞留了下来,“不用评价,就凭她不是当地人,在这儿待了10年,就啥都不用说了。”

    安金波曾找过领导,要求把马剑霞调走,“彝族女孩结婚早,她已经在这里待了五六年了,也差不多了。”但马剑霞没有答应,她担心自己走了,这里的娃娃会没人管。

    越是山里娃,越是不能没了希望

    马剑霞始终注意给学生一个希望,一个念想,当孩子们感到饥饿时,在他们面前“画”一个诱人的饼。

    一个家庭困难,但成绩优异、现在县城上高二的女孩,是马剑霞饼上的“香芝麻”。

    她至今仍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那个女孩,还雇女孩的父亲在学校看门,为的是给深山里的娃娃一个希望,“快了快了,还有一年,一定能上大学。”

    一旦这个女孩考上大学,这个饼就画圆满了,“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将来越来越多的孩子要走出大山。”马剑霞说,山里人尚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能让一个女孩坚持读书,还上了大学,是件了不起的事。

    马剑霞刚到大坪子乡中心校时,这里只有4个年级、4名教师和40多名学生。因为没有五六年级,很多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为了能继续读书,不得不把四年级念上几遍;还有的家长因此干脆让孩子辍学,反正也念不完小学。

    第一天到学校,马剑霞走了七八个小时的路,当时的她蓬头垢面、大汗淋漓,看到校舍情况,她曾大声地向校长哭喊:“我要回家。”

    正在上课的山里娃娃一脸无辜地看着她,似乎在请求老师留下,给他们一个读书的希望。校长则反复劝说,“休息几天,多看看环境,多接触一下学生,然后再决定去留。”

    几天后,马剑霞决定留下。她分明真切地感受到山里孩子渴望读书的心情,“看看他们的眼神,我实在不忍心,他们太需要老师了。”

    后来,马剑霞当了校长,她要给所有学龄段的孩子一个读书成才的希望。她四处奔走,募集善款,索要批文,把中心校办成覆盖1至6年级的完小,当时包括4个村小的学生在内,学生增至150多人。2008年7月,大坪子乡中心校17名小学生毕业,结束了乡中心校没有小学毕业生的历史。

    在马剑霞勾勒的画卷中,大坪子乡的孩子第一次集体做了课间广播体操,第一次参加了六一儿童节活动,第一次尝试办起了红领巾广播站,当起了小小通讯员。

    如今,大坪子乡中心校有8名教师,114名学生,教师的月平均工资已经从马剑霞刚来时的200多元涨到2000余元。因为“最美乡村女教师”的出现,雷波县从不多的财政收入中特批了10万元给学校用于校舍屋顶和墙面翻新,社会各界人士也对学校和贫困学生给予了各种帮助。

    “越是山里娃,越是不能让他们没了希望。知识是能够改变命运的。”马剑霞说,学校现在教材、课外书、辅导书很多,经常要请马夫从山脚下运捐助物资上山,学区内几乎所有孩子都进校念书了。

    “厚着脸皮”为孩子们争取更多

    马剑霞不是圣人,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她觉得自己仍有些“小市民”,有时候甚至有些“厚脸皮”,尤其是在为学校、为孩子争取利益的问题上,最美教师常常“厚着脸皮”。

    在去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上,她就“厚着脸皮”向四川省电力公司的老总王抒祥要了价值19万元的资助。“王总当时坐在我身边,就聊了聊。”马剑霞一边说,一边不好意思地低头笑着,她告诉记者,王抒祥了解了自己和大坪子乡中心校的情况后,说了一句,“以后有困难可以找我”。

    一句客气话,马剑霞竟当了真,她立马接了话茬,“我们学校确实很困难,孩子们冬天连一件像样的棉衣都没有,全是洞洞。”说这话时,马剑霞自己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这样直接是不是合适,“不管了,管他是不是客气话,都是一个机会。”

    出乎她的意料,仅仅一顿午饭的工夫,她就接到了四川省电力公司团委书记打来的电话,“问我需要些什么资助,我也没客气,就要了老师的笔记本电脑、学生过冬的棉服和课桌椅。”

    马剑霞告诉记者,棉服和笔记本电脑已经在第一时间收到了,课桌椅也很快就会运抵。

    此外,关于县财政拨付的10万元经费,也有一段小插曲。当时马剑霞参加座谈会,县委书记问她需要什么。她那时想着,只要校舍屋顶被大风吹走的瓦片能换上,不要让孩子们看着天睡觉就成,她开口向县里要了4万元,结果领导听成了10万元,也就批了。

    这两天,马剑霞又“厚着脸皮”想尽各种办法给新分配来的6名年轻老师“留个好印象”,生怕他们坚持不了几天就“开溜”了,“有个女老师,挺娇小的,每天上下班我都让两个男老师前后护送着走。”

    她还常拿正在修建的通校公路说事儿,“7.5米宽的大路,已经修了三分之一了!通车后,只要半个小时,就能从山脚到学校,条件会好很多!”四川省电力公司捐来的笔记本电脑也被用来“吸引”老师,“这可只有我们学校有,其他中心校可都没这条件!我们条件不错哦!”

    在她的心中,永远憧憬着这个偏远山区小学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
用青春诠释奉献之美
青春没有实干,梦想就是空想
沈跃跃当选全国妇联主席
重庆处理21名涉不雅视频党员干部
一千万元助千名贫困学子圆梦
洪战辉:有种“功利”是为让他人过得更好
国际化促职教发展
芦山地震伤员陆续康复出院返乡
陈志平:学以致用 踏实前行
李厚恩:不惧压力 成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