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北京军区某机步旅装步连藏族连长拉巴次仁爱唱这首歌。
作为国家智力援藏政策的受益者,拉巴次仁在北京读完大学,随后投笔从戎。他将本职岗位作为履职尽责、履行使命的主阵地,把一个后进连队带成集团军“全面建设标兵连”。拉巴次仁也获得了“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称号,并荣立二等功。
“从军报国圆了我家祖孙三代的梦”
2002年11月17日让拉巴次仁永生难忘,在那一天,他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光荣的国防生。
拉巴次仁曾经两次与军营擦肩而过。1999年,当得知初中毕业可以报考昆明陆军学院民族班时,拉巴次仁毫不犹豫报了名。文化考试轻松过关,可因为近视他还是被刷了下来。
高中毕业时,拉巴次仁的高考成绩远远超过军校录取分数线,却再次因为视力问题被拒之门外。后来,他凭着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交通大学。
命运还是给了拉巴次仁一次圆梦的机会。大学入学后不久,拉巴次仁得知北京军区正在学校招收国防生,这次对视力要求有所放宽,他第一个递交申请报了名。经过严格选拔,他终于成为“金珠玛米”中的一员,走进了梦寐以求的绿色方阵。
“从军报国是我们家祖孙三代人的夙愿。”拉巴次仁说。
他忘不了姥姥讲过无数遍的故事。西藏解放前,姥爷、姥姥在农奴主的皮鞭下,过着悲惨的生活。姥爷因为偷跑还被打断左臂,落下了终身残疾。共产党派来了“天兵天将”,农奴翻身得解放,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政府分批次把藏族学生送往内地读书,帮助西藏培养各种专业人才。二舅就是这样到内地读完大学后回到山南地区党校工作,成为当地有名的教师。
他更忘不了,从小学到大学,自己接受的全部是免费教育。上学期间,国家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每到寒暑假,学校还组织他们到西湖、长城、故宫等景点旅游。
拉巴次仁深知,党的政策像阳光,照亮了曾经黑暗贫瘠的家乡。他在报考国防生的申请书中写道:“没有金珠玛米扛枪报国、牺牲奉献,哪有安乐祥和的新西藏。我要把自己的人生梦想,融入祖国的国防事业,立志在军营实现人生价值。”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大学毕业后,拉巴次仁主动申请到条件最艰苦、环境最恶劣的塞外北京军区某司机训练大队工作。
“基层很艰苦、不自由,留在北京条件好、机会多,你好好考虑一下!”许多同学劝拉巴次仁。
但拉巴次仁还是下定决心去基层建功立业。“作为一个男子汉,要像雄鹰一样飞得高,要像大树一样不忘本,哪里最需要就到哪里去!”阿妈的教诲一直萦绕在他耳边。
来到部队,拉巴次仁在参谋岗位上很快干得风生水起,组织上又让他改任连队指导员。当指导员第一年,他就把这个后进连队带入先进行列,连队还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组织上又让他到另外一个连队任连长。
2011年是拉巴次仁“丰收”的一年。这一年,他摘取军区比武金牌,带出一个二等功连,他还被军区评为“优秀基层干部标兵”。
正当大家以为任职满3年的拉巴次仁很快就会被提拔使用时,一纸调令将他平调到某机步旅担任连长。不少人好言相劝:“你学的交通运输专业,当装甲步兵连连长,专业不对口,去了非干砸不行。”
但生性倔强的拉巴次仁没有退缩,他愉快地上任了。拉巴次仁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听党指挥就是要听党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
“上战场就要打得赢,上赛场就要拿第一”
“拉巴次仁毕业7年多,无论在机关当参谋,还是在连队当主官,每个岗位干得都很精彩。”官兵们这样评价拉巴次仁。
2008年3月,拉巴次仁参加集团军参谋业务集训。第一次摸底考核,他6个课目不及格。大队领导打电话安慰他:“你刚接触参谋业务,进步比名次更重要。”拉巴次仁却说:“上战场就要打得赢,上赛场就要拿第一!”
他为自己制定了“魔鬼”训练计划:体能训练每天跑两个5公里,周末再加一个10公里;参谋“六会”常常训练到凌晨1点,作业量是别人的好几倍。
3个月下来,拉巴次仁体重下降了14公斤,综合成绩跻身集团军参谋尖子行列。凭着这次集训打下的坚实基础,拉巴次仁又在北京军区基础训练比武中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司训参谋专业冠军,这是司训大队历史上第一枚军区级比武金牌。
2012年2月,拉巴次仁因掩护战友被手榴弹弹片穿透胫骨,腿部做了手术,医生要他住院静养3个月。可他才到装甲步兵连任职,连队正在进行专业训练,拉巴次仁心急如焚,手术后第二天就打电话让连队送来装甲步兵训练教材,忍着疼痛歪在床上学习。
半个月后,拉巴次仁软磨硬泡还是出了院,回到连队当天,他就拄着双拐上了训练场。为了尽快补齐专业短板,他虚心拜战士为师,几个专业一起学。晚上挑灯学习理论,白天一瘸一拐跟着学操作,战士们都叫他“拼命连长”。
年底,拉巴次仁不仅熟练掌握了装甲步兵连8项专业,还取得了无线电台操作一级证书和装甲车驾驶一级证书。连队各项训练成绩也位列全旅前茅,被集团军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把战士们带出军人的血性”
“作为一名基层连长,不能带出能打仗、打胜仗的连队,何谈对党绝对忠诚。” 拉巴次仁经常这样说。
去年冬天连队组织冬训,晚上突降大雪。拉巴次仁凌晨查哨时发现担负警戒的战士为了避风转过身来,背对着警戒方向。
“训练场丢掉敌情意识,上了战场就会丢命。”训练讲评时,拉巴次仁严厉批评说。
他对战士们强调说,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用打仗的标准进行训练。按照上级规定,拉巴次仁带领连队规范了50项战备建设评估标准,结合实际制定了《战时携运行与装载固定规范》,凡是实战用不上的,再好看也坚决不搞,只要是实战需要的,见效再慢也要一抓到底。
连队进入战术训练阶段后,如何组训成了拉巴次仁的又一道难题。有人悄悄支招:往年都有训练教案,只要把流程搞熟,应付考核没问题。
但拉巴次仁认为:“训练不是为了应付考核,必须经得起实战的检验。”他大胆创新,按照理论研讨、沙盘推演、红蓝对抗的步骤组织战术训练,推行一案多情、一情多法,把干部骨干临机处置情况能力作为训练重点。在年底的全旅战术考核中,面对灵活多变的各种情况,连队官兵应对自如、处置得当,一举夺得全旅第一名的好成绩。
不少基层带兵人反映,90后士兵多了些娇气和稚气,少了些血性和虎胆。“必须把他们带出军人的血性。”拉巴次仁说。
烈日下,全连组织重装5公里越野,拉巴次仁身上背了两支步枪,还有一个20多公斤重的背囊,一马当先跑在最前面。不少战士累得精疲力竭却没有一个人放弃,他们跟着连长拼命向前冲。
离终点还有20米时,战士尹宁宁不小心重重摔倒在地,双腿被磕得鲜血直流。战友们急忙上前搀扶,却被他一把推开,尹宁宁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冲过了终点。
部队荣誉室也是拉巴次仁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课堂,“马石山十勇士”、“渡江第一船”、“十人桥班”等经典战例都是他的生动教材。这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故事变成战斗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了官兵血脉,变成官兵们“争任务、争第一”的实际行动。在拉巴次仁的带领下,连队被集团军评为“基层全面建设标兵连队”,并荣立集体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