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10日电(记者黄丹羽)昨天,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梅钢公司技术中心钢铁工艺室主任陈志平、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质所副总工程师李厚恩来到中青在线演播室。两位“博士团”成员通过第六十七期“劳动·创造·奋斗——我的中国梦”青春故事访谈,与网友分享了他们青春路上的喜怒哀乐。
把钢水变成固态的钢坯再轧成钢材,这就是陈志平的工作。他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工作,并在职攻读了硕士、博士。“我能适应自己的岗位,肯定是了解这个岗位对我的需求。要尽力做到最好,这样能激发自己的潜力。”
接到参加博士服务团到地方挂职的任务时,陈志平有点犹豫。“我是一个责任感比较强的人,做一件事情就把它做到具备模板和样板的性质。”对于陈志平来说,未知是一个挑战,“但我认为人的潜力非常大,很多情况触类旁通,在技术上能做,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做好。”
陈志平挂职的单位是贵州省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当地同事的帮助下,他很快适应了新环境。挂职期间,恰逢水钢规模爬坡,从300万吨增产到500万吨。得益于此前工作的经验积累,陈志平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陈志平认为,梦想和希望能够产生正能量。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同事的努力,使钢铁行业炼钢的水平得到提升,缩短与国外同行的差距。也要通过努力,让自己不断进步。
同为技术型人才的李厚恩是和岩石、土壤打交道的。他工作的主要方向是灾害治理和环境岩土。目前,李厚恩正在新疆伊犁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挂职。
2012年5月,得知要去西部的消息,李厚恩的第一反应是激动。“一直在电视和其他渠道上听说西部大开发,觉得离我们有点远,但是忽然间自己要参与其中,心里非常激动。”激动的同时,李厚恩也有一点忧虑。他担心搞技术出身的自己无法胜任政府机关的管理工作。
初到伊犁,李厚恩就接到一个调查房地产的任务。这涉及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等许多领域,对于一直做技术性工作的李厚恩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博士的学习过程中会训练我们去完成一项任务,所以工作的思路是有的。同时,我的专业也要和城市建设打交道。”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曾参加过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经验,李厚恩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选择这个专业,肯定要把它做好、做精。这就需要平时多积累。然后抓住工作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机会去提升自己。”
在李厚恩看来,当专业的发展融入了社会,才能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