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蔡心轶 何健勤 记者李润文)臭名远扬的血吸虫会对人类健康有用?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系的苏川教授从血吸虫卵中提取出SJMHE1和SJHSP60两种蛋白分子,具有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前景,该成果已获国家专利。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甲亢、I型糖尿病等,都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防卫过度”造成的。通常,免疫系统动用“适当的武力”来守护人体,消灭和排斥细菌、病毒、寄生虫及移植物等不属于自己的“外来者”。但有时它会误将自身成份当成外来物攻击,好比军队误将本该保护的主人当成了敌人,导致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危害生命。所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能够抑制人体免疫系统的成分来治疗这些疾病。
“血吸虫很‘狡猾’。”苏川介绍,它们在人体内的寄生时间可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这个物种与人类已共同生活了几千甚至上万年,在1973年出土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体内,就发现有血吸虫卵。在与人类长期共存、共同进化的过程中,血吸虫发展出了一套抑制人体免疫系统,适应人体环境的强大本领。研究表明,血吸虫病患者免疫系统的反应较“迟钝”,给他们注射疫苗的效果也较差,但是他们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哮喘的数量却较少。
“我们要向血吸虫学习,要找出它们躲避人体免疫系统打击的原理。”苏川认为,血吸虫成虫或虫卵内可能具有某些与人体很相似的抗原分子,用来“欺骗”免疫系统。最终,他们就在血吸虫身上找到了SJMHE1和SJHSP60。“有‘欺骗’作用的应该不止这两种,但在我们研究的一些分子中,它们的‘欺骗’效果较好,尤其是SJHSP60。”
SJHSP60能够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调节性T细胞,那是一种作用相当于“宪兵”的人体细胞,能够“管束”免疫系统的行动。动物实验已经证明,SJHSP60蛋白分子可以治疗因免疫过度而造成的肝损伤、关节炎等,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源性免疫抑制剂,具有临床治疗的前景。
“从生物中找到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分子,是药物研发的一种方向。”苏教授说,以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为例,它为了便于吸血,会分泌一种抗凝素阻止宿主血液凝固。人类向钩虫“学习”,据此研发出的抗凝血酶是目前最强的抗凝血制剂,可用于治疗心梗等。“人类要善于向这些生物‘学习’,变不利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