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3年05月1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担纲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主任

莫言要带中国文学冲向世界

本报记者 陈竹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5月16日   03 版)

    作家们从被遗忘的角色,似乎重新开始变成抢手的香饽饽。

    5月13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上任新成立的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近年来,这样为作家提供交流平台的写作中心纷纷兴起,有各地作协和高校设立的,如上海作协;也有地方政府牵头的,如常熟沙家浜、泰州秋雪湖,都冠以“国际写作中心”的名头,邀请世界各地的作家、诗人前来讲学、座谈、创作。

    “这些机构都是不赚钱、只花钱的机构。过去中国很少有这样的花钱机构,现在渐渐多了起来。”在莫言的记忆中,自己以前经常被国外的机构邀请,“他们付给我们国际旅费,管我们吃,管我们住,还给我们讲课费和零花钱。”当时他觉得,这些外国人怎么这么傻呢?现在,他成了这样的“花钱机构”负责人,要负责将作家、诗人、汉学家、翻译家请进来交流。

    在对外宣传时,这些机构成立的目的大多都是推动中外文学交流。然而,不少前来参加这次成立仪式的著名作家和评论家都感叹,上世纪80年代,“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就曾是一句人人挂在嘴边的口号。30年过去了,这个议题还在被讨论着:中国文学如何真的走向世界?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评论家白烨觉得,中国文学的水准与世界差距并不大,与莫言水准相当的中国作家还有一二十个,“问题在于我们缺乏有组织、有计划、持续性的推介体系。我们和外国作家可以就西方作品侃侃而谈,但他们却常常对我们的作品一无所知。”

    在2008年,与一位加拿大一流的文学批评家交流时,白烨说出了一连串加拿大作家的名字,但对方却绞尽脑汁也想不起一个中国作家来。吃午饭时,那位批评家专门找到他说:“我好不容易想起来一个非常喜欢的中国作家——李白!”

    对于中国的文学创作水平,莫言本人也很有信心,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当代文学创作已经与世界文学同步,并不比他们的水平低。”但他同时承认,“在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上,确实还有待进一步的努力”。

    在他看来,中国文学首先就在“走出去”上遇到了困难。

    最显见的困难是翻译。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上海举行的一次中国文学国际研讨会上,一群中国作家正在谈论中国作家为何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著名汉学家、诺贝尔奖评委马悦然就说,中国作家之所以未能获诺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好的西文译本。

    “中文特别丰富,翻译的难度大。”莫言说,因此,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不仅要邀请世界各地的作家、诗人,还有一部分重要邀请对象是翻译家、汉学家。他认为,这些翻译家本身也是读者,而且是西方的读者,解读的眼光与本土读者不同,和他们交流阅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体会,会很有帮助。

    作家苏童也认为,在中国文学对外的交流方面,语言是个不小的障碍,特别是中国作家往往“英语不灵光”,像北大英语系毕业的诗人西川那样的是绝少数,大多数人与外国作家沟通都比较困难。

    除了语言上的障碍,从文学自身的内容来看,目前已经“走出去”的中国文学,还常常被质疑为刻意用本土的、民族的落后或阴暗面来迎合西方心理。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福民看来,张艺谋在《红高粱》等电影中运用的元素,包括热度已经蔓延到海外的《后宫甄嬛传》,都是利用了西方人的猎奇心理。从黑格尔开始,在大多数西方人的心目中,中国人的形象并无多大改变:穿着马褂,梳着辫子,写着奇怪的汉字。

    苏童将这些被刻意渲染的元素称为“魅”,认为中国文学要“去魅”:“是要用这些对西方来说有着异域色彩的‘魅’来散发文学写作的魅力,还是要传播普世价值,这是一个选择。”

    不止一位作家在强调“去魅”,发掘中国文化的“普世价值”,贾平凹也是如此。“不是塞一些所谓的中国元素,比如汉字、灯笼、舞狮舞龙就是中国文化,这些都是表面的东西,我们的作品应该全面地、综合性地来传承中国文化。”贾平凹说,要以中国文化为背景来写事情、人情的故事,比如莫言作品里的故事就不可能发生在美国,也不可能发生在别的地方,只可能发生在中国,中国文化应该深层次地蕴含在作品中。

    如何“去魅”,走向普世价值的传播?在白烨看来,中国文学要在更大范围内发生作用,需要介入人性的力量——必须通过熟悉和了解“他者”(世界),来唤醒自身。

    “莫言一半以上的作品是以山东高密为蓝本写作的,假如莫言没有离开农村,没有参军,到城市去,没有了解马尔克斯、福克纳等等大师,他的经验仍然存在,但不一定能够抵达自己的经验,产生这些作品。如果一直照镜子,觉得自身的经验都是正确的,很容易造成闭塞。建立与欧洲、非洲、阿拉伯世界的联系,不是为了学习他们的方式方法,而是为了唤醒我们自身。”白烨说。

    不过,这条道路显然才刚刚开始,评论家贺绍俊就将莫言获诺贝尔奖形容为“中学西渐”迈开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是不是莫言获奖了,中国文学就能够被世界其他国家所尊重?要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我们要走的路还很漫长。”评论家孟繁华说。

    眼下,囊括了超豪华阵容的国际写作中心也才刚刚确定大体的工作方向,作为主任的莫言亦坦言,至于具体怎么邀请作家,举行什么活动,是否要招收写作方向的研究生,课程怎么设置,都是复杂的技术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确定。写作中心迎来的第一位驻校作家贾平凹也说,“下了决心要来待一段时间,但没有具体的打算,要先写些东西,感受一下。”

    不过,莫言已经决定,要在今后发出的每一封邀请信上都写上一句话:“朋友,欢迎你到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里走来走去。”他觉得,“即便是不写作,不研究,不讲学,让他们每天在我们校园里走来走去也可以。就是在校园里走来走去,也是花钱不一定能买到的事情。”

本报记者 陈竹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5月16日 03 版)

莫言要带中国文学冲向世界
中国科学家研究显示:父亲的基因更强大
上海交大学者发明“光秤” 可望用于癌细胞检测
地方院校要守住大学魂
广西高考报名人数止跌回升
《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出版
华尔街英语全球CEO:
英语+互联网意味着打破所有壁垒
中国式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