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下放、合并、更名、升本,在高等教育高速发展中,地方院校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如何在职校和名校夹击下转型,在地域和专业限制中突围,是地方工科院校需要面对的难题。
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盐城工学院近年来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该院院长王保林认为,地方院校要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库”、技术创新的“发源地”和服务社会的“能量场”,要坚守住大学魂,坚持在引领中发展才能走出困境。
教授不想当处长学校就有希望了
记者(以下简称记):作为地方院校负责人,您认为高校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贵校是怎么解决的?
王保林(以下简称王):大学丢了魂,不像个大学的样子,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找不到办学方向。教师不热心搞科研,学生学历层次越来越高,质量却整体下降。
这些年,学校在下放、合并、升本过程中增加了许多干部,关系错综复杂,甚至有一家三代人都在学校工作。
我刚到学校的时候,学校机构称呼不叫院系两级而叫校处两级,干部不叫校处两级而叫校、处、科三级干部,全校有170多个处级干部,比教授数量多。我曾在会上说,在学校,科长就是办事员。有人当场跳出来和我理论,说我不是办事员,我是处级后备。
高校官本位思想根源在教育行政部门,最近北大换校长和重庆工商大学薪资问题之所以成为热点新闻就是这一问题的具体反映,“处长工资比教授高”实际上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规定,这不是学校能左右的。
如果我们的教授比处长多,教授不想当处长,学校就有希望了。
连续4年,我们每年投入2000万元购买实验设备器材,现在基本满足了教学实验要求。想起前几年毕业的学生,我就觉得愧疚,我们亏欠了他们。
现在晚上实验室灯亮了,教师们热衷搞科研了,这几年我们招生分数提高了5~10分,继续在办学上再下点功夫,就有大学的样子了。
大学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设计
记:当下,不少过去特色鲜明、品牌很好的地方院校正在失去自我,成为培养一线工人的基地,您认为地方工科院校该如何在职业院校和名校夹击下转型,在地域和专业限制中突围?
王:好多地方工科院校都是从专科学校合并升格而成,这些专科学校当初都是部属院校,背靠行业,特色鲜明,立足国内整个行业培养专业人才。它们划归地方后与行业脱离,在办学中又没能坚持自己的特色,导致办学方向迷失。
专科以技能教育为主,培养工匠。本科要求有创新素质,目标是培养工程师。
专升本后,这类大学面临着选择:培养4年高职生还是本科生。4年高职动手能力更强,企业喜欢。培养工程师,既要保证学生动手能力,又要培养研究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学校要提高教师科研学术水平,在课程设计上多一些理论设计型课程,但本科生就业率差。
因为产业发展的需求,地方政府需要一线熟练工人,办好高职就给钱,不办就不拨钱。为了发展,许多院校继续做高职,培养一线工人。
盐城工学院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盐城工学院是三所学校合并而成,其前身盐城工业专科学校,曾是全国建材类3所示范性高工专之一,江苏省建材行业75%的负责人都是盐城工学院培养的,规模以上环保企业领导都是该学校毕业的。
扩招第一年,学校招5000人,当时只有32个专业,有的专业设置了200多个学分,有的只有100多个学分。教学资源严重紧缺,教学质量大幅下滑。
大学4年教育应该为学生终身做设计,而不是培养一个操作工。对大学来说,行业评价第一,社会评价其次。
我们学校积极推进了教学课程改革,要求确保10%以上的学生能上研究生。在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名单中,我们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位列其中。
去年,我校有20名学生考取美国底特律大学等国外名校研究生;毕业生连续6年就业率达98%以上。
高校要有追求和坚守,要在引领中迎合
记:地方院校省市共建后,因为经费来自于地方,政府要求学校要为地方经济服务。学校如何在独立办学和服务地方中找到平衡,实现引领作用?
王:前几年,我们就遇到这样的要求,政府要求我们办光伏专业、物联网专业,其实,这两个产业我们的材料加工、电气技术都涵盖了,不需要专门办专业。行业是专业的一部分,如果把行业设置成专业,大学就成了岗位培训基地。
教育是有体系,有规律的,办一个专业必须有学科基础,与企业的合作要有前瞻性,必须研究传授未来的知识而不是当下的技术。大学如果没有专利,没论文,没项目,就算为企业服务,一年产值增加多少亿,对产业贡献率多大,这个在行业内都是不认的。
大学必须引领,而不是迎合。
什么是引领?对于机械专业学生来说,如果学校教的数控机床是企业目前应用的数控机床,就是迎合,如果教了最新的数控机床,以及数控机床未来发展趋势,这就是引领。引领就是教授知识能力,要有创新能力,在专业领域中有超前意识。
盐城工学院目前仍保持1100名纺织专业在校生规模。在纺织行业就业压力下,纺织学院非但没被“砍”掉,反而实现了向工业纺织的转型,自主研发的新型非织造布过滤材料广泛用于工业除尘,相关专业也成为传统产业的新宠。
我们的汽车专业就是迎合的产物,盐城是汽车城,但我们专业定位是电动汽车,与底特律大学合作创办专业,这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汽车技术,这就是引领中迎合。
地方院校也要兼容并包
记:您认为大学的根本是什么?大学校长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怎样才能提高大学的竞争力?
王:大学的根本在教师,教师以学术研究来成就自己,学生成才,才能成就学校。校长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营造良好的社会影响,为教师营造一个学术至上、公平竞争的环境。
大学,一定要有兼容并包的气质。高校必须容得下怪才、偏才、专才。
我20年前曾发表过一篇小文章,我小时候喜欢栽树,非常希望他长直,但修直扶直却长不成材,反倒是没修的长成了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管得太多反而不利于生长。
大学校长要维护良好的学术氛围,维持学术生态多样性,既要栽花插柳又要种草,要给老师一定自由度,人才是成长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要给他们自由的环境来成长。
我们学校有两个怪才,陆庆龙,艺术学院一个副教授,获了一个全国美展金奖,含金量很高,非主流学科,直接评为教授,奖励10万元,他调入南京大学后一直还在这边兼课。沈晓峰老师原本是个工人,谁都不待见,但对艺术的追求无人能及,带领学校“梦之声”合唱团获得第四届国际合唱比赛预赛金奖、决赛银牌,曾带队去维也纳表演。学校破格给了他副教授待遇。
去年,学校引进荷兰屯特大学应用物理系博士后张勤芳,32岁,被破格评为教授,学校还专门为他开展与日本JST的合作项目投资近百万元搭建计算机群。此前,为引进一名院士特聘教授,学校开出了50万元的天价年薪。今后五年,盐城工学院将着力引进院士及国家杰出人才10人,省级教科研团队8~10个。
高待遇引进,高的标准要求教师。以最好的待遇吸引最好的老师,以最好的老师吸引最好的学生,这样才有可能办出一所名校。
学院前任书记说,历史的人要为历史负责。作为一个大学校长,我一定要为学校未来负责,为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打下基础,不是做给政府看,是要为学生终身负责,现在我们培养学生,以后学生回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