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3年05月17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靠“精神领袖”支撑的公益如何走得更远

本报记者 白皓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5月17日   03 版)

    募款助童遭遇非法集资之困、为民间公益人与公募基金合作蹚路、精确到1分钱收支的“全裸晒”400多万元账本、与国家营养餐计划之外的县合作开餐……过去两年里,致力于山区儿童免费吃上热腾腾午餐的“微基金”每向前走一步,都在为国内的草根公益提供一个全新的样本——这一切之前都没有人尝试过。

    日前,在广州举行的“微基金”两周年庆祝活动上,“微基金”正式宣布,目前募集到超过400万元的善款,已经帮助西部山区超过5000名学生吃上午餐,让80多名农村儿童免费享受学前教育。

    这组数字让现场不少人精神为之一振。2011年4月,民间公益人梁树新与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成立“微基金”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公益项目能在两年内汇集超过40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

    随着“微基金”知名度的不断扩大,公益人梁树新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网友直言,每月定期捐款就是凭着对梁树新的绝对信任。

    有评论认为,“微基金”的成绩源自梁树新这个“精神领袖”的支撑,就像“免费午餐”公益项目的“精神领袖”是邓飞一样,一旦“精神领袖”因为种种原因退出公益团队,公益项目能否延续就成了一个问号。

    转型从“去梁树新化”开始

    评论的观点也是梁树新日常思考的问题,他认为这可能戳中了“微基金”长期发展的软肋,“要尝试改变”。

    事实上,从看见贵州山区孩子缺少午餐到募集善款帮助孩子,这个最初的过程就决定了公益团队中一定要有个让公众信得过的人,久而久之,这个让公众信得过的人就成了这支公益团队中的“精神领袖”。

    转型从“去梁树新化”开始。

    2012年7月,梁树新正式宣布辞去“微基金”管理委员会执行主席的职务,只保留“微基金”发起人的身份。

    这个决定让贵州省青基会和梁树新都有所担心。人们会不会猜测是团队出现了分歧、裂痕?会不会不再信任我们了?已经捐款的人会不会认为自己受到了欺骗?

    忐忑中,梁树新在自己和“微基金”的微博上公示了这个信息,他还不忘反复解释,自己依然会和“微基金”的团队在一起,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幸运的是,不少爱心人士都对此表示理解,从每天接收到的捐款情况看,数额并没有明显减少。

    “基金保持稳定,转型就有了保障。”“微基金”的第二步棋是改革决策机构。

    新的决策机构由9个人组成,分别是梁树新、贵州省青基会秘书长、副秘书长、“微基金”执行团队3名专职人员、“微基金”义务法律顾问、“微基金”义务公关顾问和一名可以长期参与决策的捐赠人。

    9人形成的决策机构决定“微基金”的大小事,议事时9个人每人一票,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唯有义务法律顾问有一项特殊权力:依据法律直接否定涉嫌违法违规的决议。

    “我就1票决策权,我的权力被弱化,团队决策有了制度保障。”梁树新说,这样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离开团队而让团队工作瘫痪。

    转型还不能仅止于此。和“微基金”长期保持联系的NGO“麦田计划”强化了对微基金决策的监督,在“微基金”团队的主动邀请下,拥有较强公信力的“麦田计划”介入“微基金”项目选点、规划的决策过程。

    在最近的一次项目选点论证中,“麦田计划”志愿者直接用扎实的调查结果否定了一个不具备项目实施条件的备选点。与此同时,网友监督、项目点属地共青团组织的监督、各级教育部门的监督让“微基金”从决策到执行的过程都更加规范。

    从单一项目到整合项目升级

    “转型的目的是什么?”当团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省青基会秘书长涂妍抛出这个问题时,“微基金”执行团队的成员不约而同地回答说:“为了长久。”

    众所周知,“微基金”诞生最重要的初衷是为了让西部农村地区的孩子免费吃上热腾腾的午餐,随着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午餐计划”实施的空间已经缩小。

    “微基金”的使命该结束了吗?

    显然,这不是“微基金”团队希望选择的结果,在对“长久”的思考中,涂妍认为,关键在于转型后的升级,“要从执行一个项目升级到整合执行多个项目,那样能复合式的解决问题,也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盼望升级的过程也伴随着纠结,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果把大家捐助给孩子用于午餐的善款用作另一个公益项目,捐助人会同意吗?

    理想的状态是,捐助的善款能像“微基金”成立之初约定的那样“致力于帮助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优化和提升教育资源”。

    梁树新的态度很明确,现有的款项如果捐赠时注明一定用于午餐计划,那就绝对不能挪用做其他公益项目,如果没有注明,那可以在决策团队表决通过的情况下用于其他公益项目。

    “其他公益项目”的面纱在两周年庆祝活动上同时揭开,“微基金”计划,在西部偏远山区的行政村里开启“乡村童园”项目,希望能利用农村小学富余的校舍解决幼儿园场地,让大山里的儿童能够享受免费的学前教育。

    经过调研,每个“乡村童园”按照师生比1∶20的比例计算,30个孩子的童园一年大约需要3万元经费,“分摊下来,就是一个孩子上一天幼儿园需要5元钱。”“微基金”团队成员李婷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计划中,“午餐计划”可以和“乡村童园”项目同时执行,来到幼儿园的儿童每天中午可以在教室里享用一顿有热饭热菜的午餐,这样计算,帮助一个儿童上一天幼儿园(含午餐)的费用是8元钱。

    涂妍认为,针对目前贵州农村的实际情况,这样复合型的项目可以帮助农村孩子解决许多迫切的问题,团贵州省委也计划在贵州省的部分地区推广这样的做法,“现在是初步探索,未来的公益项目就能沿着这个思路扩展下去,‘微基金’的路也会越来越宽”。

    实体公益产品让基金更有活力

    两周年庆祝活动现场,“微基金”发布了第一个实体的公益产品“微米”——一袋100克售价15元的生态大米。在此之前,“微基金”在淘宝店里发布的都是虚拟的爱心午餐。出售一袋“微米”所得的15元可以为一个孩子提供一周(5个上学日)的午餐,或者帮助一个农村儿童上3天的幼儿园。

    “微基金”义务公关顾问连芳菲在微博上解释说,“微米”希望借助有形的、与我们生活相关的产品作为载体,承载公众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这不是单纯供食用的产品,更多地是善的见证和爱的累积,溢价部分是大家的爱心与支持。

    梁树新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一位爱心人士向“微基金”捐赠了1吨大米,团队成员商量认为,把大米包装成实体公益产品,更能随着人际传播激发大家的爱心,实体传播的过程也会让“微基金”的知名度提升,从而给基金会带来新的活力。

    “微基金”团队希望梦想赞助商能源源不断地出现,从不同的领域给基金会帮助,由此积累越来越多的实体公益产品为基金开辟更广阔的传播渠道,在公益项目被更多人认可的同时让基金更有活力。

本报记者 白皓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5月17日 03 版

严惩中国式过马路面临操作难题
专家热议:治理行人闯红灯需要多管齐下
靠“精神领袖”支撑的公益如何走得更远
病死猪下水炼成食用油
汶川地震重症伤员“回家”复诊
杭州成立全国首家预防犯罪专业性社会民间组织